在咱农村,提起助农电商,好多人都觉得是个能让咱庄稼人富起来的好门道。可真要干起来,那难处,真是一箩筐,好多人干着干着就败下阵来。为啥这助农电商就这么不好干呢?咱得好好唠唠。
先说说物流这块儿,那可是个大难题。在农村,物流点要么少得可怜,要么离村子老远。就说我隔壁村那老张,他家种了好多优质苹果,想通过电商卖出去。好不容易有人下单了,可找快递发货成了麻烦事儿。最近的快递点在镇上,开车来回得个把小时,光这运输成本就蹭蹭往上涨。而且农村物流配送不咋稳定,今儿个快递车说不定就不来了,这苹果要是耽搁几天,到客户手里都不新鲜了,人家能给好评吗?差评多了,生意还咋做下去?不像城里,下楼就能发快递,物流又快又稳。农村这物流短板,就像给助农电商脚上绑了个大石头,想跑都跑不起来。
再讲讲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咱农村人种地,那都是各有各的法子。就说种土豆吧,这家施肥多,那家浇水勤,种出来的土豆大小、口感都不一样。电商卖东西,讲究的是品质统一,客户这次买着好吃,下次还想买一样的。可咱农村的农产品,今儿这批甜,明儿这批淡,咋保证品质稳定呢?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打出品牌,没有品牌,东西再好,也只能卖个白菜价。像那些大品牌的水果,人家每个都差不多大小、甜度,消费者信得过,价格还能卖得高。咱农村农产品要是不解决标准化问题,在电商市场里就只能瞎转悠,找不到出路。
还有就是人才短缺。搞电商,可不是光把东西往网上一放就完事了。得会拍照,把农产品拍得让人看了就想买;得懂营销,知道怎么把产品推广出去;还得会处理售后,客户有啥问题能及时解决。可咱农村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要么年纪大,不懂这些新玩意儿,要么对电商一知半解。想请个专业的电商人才吧,人家一看这农村条件,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工资给高了咱承受不起,给低了人家又不愿意来。人才留不住,这助农电商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一气,咋能发展得起来呢?
资金也是个大坎儿。做电商,前期得投不少钱。得买设备,像好点的手机、相机,拍产品用;得租仓库,存放农产品,不然东西没地儿放;还得花钱做推广,不然谁知道你卖啥呀。可农村人大多没多少积蓄,想扩大规模,只能去借钱。找银行贷款吧,手续麻烦不说,还不一定能贷到足够的钱。钱不够,很多事儿就干不了。就好比盖房子,材料都备不齐,咋能盖出好房子呢?没有充足的资金,助农电商就只能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另外,农产品的季节性和保鲜期也让人头疼。像桃子、草莓这些水果,季节性强,就那么几个月能上市。要是赶上丰收季,产量大,可电商销售渠道一下子消化不了,那多出来的咋办?烂在地里吗?而且这些水果保鲜期短,摘下来没几天就坏了。不像工业产品,放个一年半载都没事儿。这就要求电商得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农产品卖出去,还得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损坏,难度实在太大了。
咱农村助农电商想干好,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物流、标准化、人才、资金、农产品特性,这一个个难题,就像一道道坎儿,横在咱面前。但咱也不能灰心,只要政府、企业和咱农民一起想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问题,说不定哪天,这助农电商就能在咱农村干得风生水起,让咱庄稼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