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让我们更近了,也更远了
1 在朋友圈,左右逢源
最近在深夜经常涌起感伤的情绪,想找人聊天,打开微信,没一个人说得上话;点进朋友圈,发现自己除了点赞,什么也干不了。
那些和朋友无话不说的日子,好像已经远去了。我和高中的朋友,分隔两地,在大学因社团学生会认识的朋友,也因为退出了组织缺少固定见面的机会,渐渐少了共同话题。
我以为朋友圈可以维系我们的友谊,我可以从他们晒的日常来观察他们的生活,时不时在评论里聊上几句。
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很开心,每晚睡前,看到谁晒活动奖状点个赞,对那个旅行的朋友夸赞一下拍照技术,在这个吐槽下附上几句自己的感想。像批阅奏折一样,刷朋友圈成了我掌握朋友信息的最佳方式,每次打开微信,一堆红点未读,让我莫名有种充实感。
2 冲动毁掉的友谊
后来,我发现,我搞不定这复杂的关系了。
我的朋友圈一直设置为所有人可见,不限时间,我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于是把感想发在朋友圈,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和我有共同语言的人。
当我发了我喜欢某某书某某明星某某电影,都会有人在下面热情地回复:“我也是,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喜欢呀。”这不失为一个加深感情的方式。
可这是把双刃剑,当我看到有人讨厌我喜欢的东西,我忍无可忍在评论里和她辩驳,一气之下拉黑了她。冷静下来后,突然想到了我们从前一起的快乐时光,自己的行为有多冲动,删了她,我又以什么名义把她加回来呢?网络放大了矛盾,我们躲在屏幕背后,图一时言语上的痛快。
当时自己偏激地想:“反正我们很少见面,大不了以后不见了,拉黑也没什么影响。”若我们面对面交流,多一点耐心的沟通,真实地了解对方的情绪,是不是就不会导致今天的后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不敢打开朋友圈,我怕看到别人的不同意见,自己再忍不住去争论,也怕看到她的朋友在朋友圈讽刺我,更怕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泄对我的怒气。过了10天,我终于忍不住找一个共同的朋友了解她的朋友圈内容,发来的截图上显示的仅三天可见,没有消息。
3 失控的朋友圈
没想到,朋友圈的负面效应还在持续。
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恶劣事件后,我愤愤不平地在朋友圈指责这种行为,顺便延伸到批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
当天晚上,小M就找到我,她截了那张朋友圈的图,问我到底什么意思,让我赶快把朋友圈删了。我觉得莫名其妙,当然不可能按她的意思来。她语气很激动,说我在讽刺她,最近她发生了一些事情,和身边人闹矛盾,我的朋友圈好像就在讽刺她的人品。我耐心地解释,写了几百字的解释小论文,把微博截图、心路历程都摆出来,没想到她回我一句,你可别卖惨了。我一怒之下,拉黑了她。
我自认神经大条,却忽视了有不少神经敏感的人喜欢联想,喜欢做阅读理解。我以为朋友圈是我的地盘。但当很多人路过时,它成了一个观光区,我们在这里精心打扮着自己的对外形象,游客们也希望这里的景色如他们所愿。
4 友谊与朋友圈并不挂钩
朋友圈让我们在社交之外,少了一些留给自己的空间。微信上有人找我,我读了消息却忘了回复,发了朋友圈后,就被她质问为何有空发朋友圈没空回微信。有人怪我给另一个人点赞不给她点赞。
在这种社交压力下,我渐渐戒掉了刷朋友圈,发的频率减少到每月一次,每次发送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想想有没有谁会不喜欢,设置好分组,一有不对就删除。
我以前想不明白,明星如果在微博上没给某个好朋友送生日祝福,就会传出两人不和的消息。真正的友谊,不需要秀给外人看呀,现实生活中没人会在意的。在一个小小的朋友圈,我以为的私人领域却被同样的东西给绑架了,友谊似乎被朋友圈定义了。
Ta为什么回复Ta?Ta晒的图片里和Ta一起玩了,为什么不约我?Ta和Ta好像吵架了,我该站谁?Ta每天刷屏广告,好烦啊......
朋友圈将我们的关系拉得这么近,却也变的那么远。我们用朋友圈的只言片语脑补一场大戏,误会,疏远慢慢产生。真正的好朋友,不会在意你在朋友圈和她表现得有多亲密,随时聊起来,都能完全不尴尬。
有空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出来谈谈心。面对面的交往,让我们心的距离更加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