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那天下班和家人一起去看《一出好戏》,我们17:05分左右来到影院,影片还有10分钟开始。验票员验票后进入影厅,发现我们定的三个座位有两个被人占了!对了一下座位号,没发现问题,于是去找验票人员。
验票员再次确认时发现我们的票是15:30的,已经错过时间了!除非再买票,否则不能继续观看。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读者你的身上,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处理?
我的想法和做法
当验票员指出问题后,老婆心情马上就不好了!我的想法是再买三张票,损失就损失了也没多少钱,电影一定得看!
于是安慰老婆和儿子:“没事!本来也没多少钱,不能影响一家人看电影的心情,我们再买三张票,电影一定要看成!”
老婆的想法和做法
当验票员指出问题后,老婆用商量的语气问验票员“我们在一边站着看可以吗?”,验票员给了否定的答复!
这时候我安慰老婆和儿子后准备去买票,走到售票处,老婆说:“我真的没有心情看了!”。这时售票台里面一位男士问我们怎么了?老婆就把事情讲了一遍,顺口说出网上订票的时候,儿子在一旁捣乱,本来想看17:15的场次,导致点错场次时间。儿子听了后哭了,老婆顺水推舟说“影片里有儿子的偶像张艺兴,说要带他来看激动的不得了...”。
男士说:“你们稍等,还有好多空座,开场后就让你们进去看!”。我们听了转悲为喜,并表示感谢!
最终如愿以偿,高高兴兴看完了电影。
事后我问老婆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老婆说她第一想法是:最好能遇到一个能管事的人,和他说明情况请求允许看下一场,如果不行再考虑再买票的事。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同一件事,我和老婆的处理方法却是不一致的。事情发生时,我认为这件事“不可扭转”,只能再掏钱解决。而老婆的想法是“想尽办法减少损失,能不再花钱最好”。
这件事又让我联想起两个案例
案例一
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他读的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二本大学。但他“情商”很高(“情商”这一概念,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解释非常恰当)。校园招聘时他的目标企业是其中一家事业单位。
但是,这家事业单位根本就不要他就读学校毕业生。这时可能90%的人都会选择去接受本学校毕业生的单位再看看,连问都不会问自己有没有可能。即使问了,被回绝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我这位同学,一直想办法和该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沟通。混熟后招聘人员和他说:“小刘啊,别再抛费了,花钱给我们买水,我都不好意思了。我们单位不可能招你们学校的学生,你就别这么耗费心思了!”
可他并没放弃。通过观察发现,有一位像是“领导”的人。来招聘现场时,招聘人员都很恭敬于他。于是中午休息时,同学就偷偷跟随这位“领导”来到他的休息室门外,一直等到他休息结束。“领导”开门看到同学站在门外吓了一跳!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来的目的和这位“领导”讲述清楚了,但同学始终没讲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就这样,“领导”带着他来到招聘现场,告知招聘人员把同学列入录用名单。招聘人员也是蒙了“他和领导什么关系?怎么破格录用了?”
案例二
上周公司进行ISO9001外审,外审老师讲到山东东营一家企业。企业老板给企业制定下一年的销售目标是当年销售额翻一倍。今年5千万,明年就是1个亿,后年就是2个亿。然而,这家企业产品已经占领国内70%的市场,再想在国内市场实现销售额翻倍可能性比较渺茫。
于是销售部考虑打开欧洲市场,但问题来了,欧洲不接受来自中国的产品(这时可能不同人又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他们通过和新加坡人合作注册一家新公司的方式,将中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实现目标。
上面两个案例都体现了一个人或是一个公司的“拓展”能力。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有的想办法“破解”,有的认为“无解”。这也致使未来之路,有的越走越宽,而有的却越走越窄。
后话
这篇文章的标题,开始想用《怎么才能敲开马云的家门?》,感觉有点过!最后一刻改成了《如何敲开财富之门?》。
班长在《刻意练习》:你还在以为持续日更就能成为写作高手?这篇文章中,讲述公司同事移民澳洲案例中的一句话“连想都没想到,又怎么能做到!”。以及张小楠的故事,“只有笃信自己,未来的自己才会更好”。
对比来说可能还是《怎么才能敲开马云的家门?》更恰当!因为确实如此,只有遇到问题时持续地想办法破解,才会距目标更近。如果有张晓楠那样的精神,有一天敲开马云的家门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