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练(6:30——8:10)来访者
我带着自己的困惑和一些焦虑来和咨询师聊。我自己评量我的焦虑,0——10分的话我是三分。把我的焦虑具体化,就是不满、失望、生气、还有一些愤怒等复杂的情绪。咨询师无论怎么聊,我都不接招。谈到要我臣服接纳事实,转念,我依然沉默。然后老师说“我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在我身上,我也一定很难过,也是一下子转不过来弯儿。我的内心稍微有了些松动。然后我们继续谈让我困惑的这件事儿,看他的正面意义、重新建构它。或者拉长时间的维度来看这件事儿,拉开空间的距离来看这件事儿。我觉得我的内心的情绪还在,然后呢,我们就开始聊一些课程,聊一些理念。聊着聊着我的情绪稍微好了一点。我感觉在闲聊中我的情绪有些转化,我的焦虑值有所降低。
结束了这场约练,然后我就去做别的事情,把那个让我焦虑的事情彻底放下。
我的感受是来访者些有时候在自己的情绪里,在自己的脉络里,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咨询师似乎难以松动。那么这时候聊点别的也很有用。咨询的价值有时候在咨询里,有时候在咨询外。
上午(8:30——9:30)咨询师
今天是第四次咨询。第二次给来访者布置了家庭作业之后,第三次来访者来了就非常高兴,有了很大的成效。今天来了说进步更大了,从夫妻关系到亲子关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真的为他的高兴。孩子原来有躯体反应——头疼的毛病也没有了。我很惊讶,他怎么进步的这么快!是行动力太强了。这陪他梳理了做好的地方,找找成功的经验。同时还告诉他如果这种情况能够保持稳定的话,下一周就不用来了,改成两周一次吧。同时告诉他如果孩子退步也是正常现象,请正确看待。我很高兴,我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给了我成就感和希望感。
《心理营养》
社交与社会化。孩子的社会化和与人交往都不是靠成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它是需要从生活点点滴滴中,自己观察自己感觉,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没有这些经验的积累,走入社会与人交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被人讨厌排斥,甚至欺负。就是说她要从生活里学习完成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好不好,社交能力行不行,跟性格没有关系。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社会化和社交都不存在问题,只有一种孩子会出现问题,就是情绪太多的孩子。当一个孩子内在情绪太多时,整个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干扰。太多的精力用在回应内在声音,建立内在信念上。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明白这些问题而事实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很不容易理解。内在充满困惑,整个人的生命力、精力、情绪都耗费在这里。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P58—61
解决处理创伤经验的介入技巧:5例外架构。6假设解决架构。7评量问句。8外再话问距。9关系导向问句。10因应式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