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书中,这两个公司运营方面的干货第一被翻译为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以行动为导向,我觉得有一些难以理解,其实就是麦肯锡整个公司用共同的方法论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所有员工上上下下用同一套逻辑去办事。以行动为导向其实在行业里就是三个字抓落地,我之前说过,不以卖货为目的设计都是“耍流氓”,现在还要补一句不以落地为目的方案是流氓中的流氓!
一、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一段的开篇,作者用维持公司的个性,我想了一下我认为个性这个词可能不如独特价值来的精准,其实是公司的价值观维护着公司的独特价值。而要维护麦肯锡独特价值的价值观就在于”始终将客户的利益置于首位“,在所有解决问题的方式里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
1.要向ceo提供最好的服务,就要以ceo的视角看待关键性的外部因素(行业趋势和竞争地位,还要分辨经济、社会乃至政治趋势的影响)
2.还要深入发觉那些通常情况下高层管理无法获知的信息(企业寻宝,深入一线了解信息)
3.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先对整体情况进行判断
4.由麦肯锡制定战略,由麦肯锡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按照轻重缓急来做事情。总结下来一句话战略就是《大学》的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先知本末始终,后定先后就是战略路线。
5.要综合的看待问题,要解决一个内部问题外部因素常常相当重要,企业或政府的问题很少有在一个部门内解决的,所以要通盘思考是最快的解决方式,也是一体化战略的优势,从战略、品牌、产品、营销、落地执行全部的力量集中打在一个点上,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才是不浪费,才是正途。
马文经常提醒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作为咨询顾问,有时候比内部人员更能找准问题,因为内部人员的优势是更了解企业的权力构架,但是劣势是他会将一些只是假设的东西当作是前提,再往下的结论就会跑偏。
马文早点在众达律师事务所就亲眼见证每一个倒闭的企业都有的问题,就是高级管理层与现实严重脱节造成的。任何一个企业家想要成功,都必须随时对环境做出有效的反应。
当然麦肯锡的创始人詹姆斯麦肯锡在这个方法也贡献了巨大的价值,他的《预算控制》作为预算会计的开展制作,提供了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企业管理辅助机制,也就是总体调查的提纲,参透了总领全局的原则后,他的行业思想水平就已经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管理人士,因为当时的管理人员接受的是工程学的训练,但是詹姆斯麦肯锡有法学和会计学的学习经历,所以他能够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再加上作为管理咨询顾问的实践,所以对管理咨询这一行业带来了独特的贡献,包括今天我们都还受益于他的思想。
二、抓落地
我在上一次的分享提了一个观点,123原则即一流方案二流执行三流效果,比123原则更惨的是有了很好的建议和方案不执行,一切等于零。在1933年,马文坐火车时遇到了一个银行总裁科尼,在聊中当听到马文从事管理咨询的行业时,科尼给了马文一个建议说:“咨询顾问写下装订精美的改进计划书就去忙别的去了,我案头上就放着不下六分报告书,内容都很好,就是没人执行。”马文回去想了一下自己之前做的,认为他批评的一点都没错。书中说到如果要客户采用执行,要必须让他认同,不能脱离客户,这一点我可以总结为做的方案要切合实际,可落地的方案,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服务最终目的,切记不能跑偏,很多时候如果给客户一些天马行空的方案,由于他们有时候又没有及时的辨别出来,最后落地后就是一个灾难,劳民伤财,我想没有一个企业是来找咨询公司咨询着玩的,都是真金白银想要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的。
但是在中国来说光做到给企业家一个可落地的方案远远不够,由于商业环境不同,有些时候不是认同方案就能执行的,很多方案他们都很认同,但是并不执行。除开其他阻力干扰因素,更多的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更好的执行落地,或者说在很多落地细节上做不好,更需要的是全程“保姆式”的咨询服务,才能让方案更好的落地,所以全案咨询的合作方式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想优秀的咨询顾问不写完方案拍拍屁股就走了解决的核心关键在哪里?症结不再咨询公司,答案是不比稿,为什么呢?各位企业主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支持这种行为,那整个行业就会跟着你们的这个行为发展,比稿公司为了获取业务就会把最精锐的部分放在比稿上,当然为了生存他要接更多的客户,他们当然就拍拍屁股走了,你比较了半天的你认为最优秀的方案最后执行会是其他团队来执行,这个是机制决定的,无论你换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是这种机制,他结果都一样,123原则一流方案二流执行三流效果。如果你觉得你的咨询公司服务得很好你应该与他们签订全案合作的服务,这样一来他们最最精锐的部队就可以一直服务你,随着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价值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