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方便面发展史中的营销策略 ——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袋装方便面,其实早在1970年的上海益民四厂就诞生了。
也是从这时,方便面这个品类的发展过程,对应着一个个鲜活的营销实操案例。
1、借着好奇心变送礼时尚单品
今天,我想你肯定不会提着一箱方便面拿去送礼。
可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很多消费者对这种开水一泡就能开吃的面条,觉着非常新奇。
珠海华丰食品公司生产的三鲜伊面,借着这股新鲜劲和电视广告的强效应,用一句“食华丰,路路通”结合广告中的美好生活场景,愣是把华丰面变成了很多人送礼的一种选择。
加上华丰面的外箱包装,也是很喜庆的亮黄色和红色。用“整箱买更便宜”的定价策略,让华丰面一度成为有些地区的送礼时尚单品。
2、心中向往的地名变品名
河南的南街村的北京方便面,用不变的包装不变的品名,是今天市场上主打儿时情怀的代表商品。
南街村北京方便面投入市场初期,名字里放大“北京”两个字,是因为方便面的生产技术和原材料是来自北京的面条厂的。
可在当时,不管是70、80、90后,都对北京有着深深的向往。
这名字里带着“北京”两字,都以为这面是从北京来,也是北京人爱吃。
因些,这北京方便面就变成了超级畅销单品。加上方便面又是油炸食品,泡的时候香,成了很多人的童年最难忘记的味道。
3、抬开定价占领高端定位
进入90年代,中国台湾两大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和统一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在大陆建厂。
比康师傅后进一步来的统一方便面,为了争夺市场,想用价格战来打压康师傅。
可没想到的是,康师傅根本不接招。反而是不降反升,把零售价拉高,硬是把自己定位为高级方便面。因此,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更便宜的统一肯定不如康师傅。
可以说,当时统一的降价是降了个寂寞,不但市场抢滩没起色,还成就了康师傅。
4、细化消费人群变换打法
当然,统一方便面不可能坐等认输。
统一细化消费人群,把方便面要泡着吃,跨界成了休闲食品,上市了小浣熊摇摇乐干脆面。
我想很多80后都和我有一样的经历,那时候攒的零花钱,大多都花在小浣熊干脆面上了。
而当时开一包干脆面,就像今天开盲盒的那种状态,希望能开出自己想要的卡片图案来。
5、主打健康的差异化竞争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油炸方便面”不太健康,有更具象的感知呢?
其实是在2005年。
一个叫五谷道场,主打“非油炸”卖点的方便面,在2005年上市的10月份上市了。
当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在上市当年的销售额就达到600万元。
而到了次年2006年,年销量就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并且以月销售增长30%的战绩,成为了当年增长最快的方便面品牌。
这个时期,我已经在超市里工作了。
印象最深的是五谷道场方便面,从收货口一拉到卖场的方便面陈列货架的这一小段路,好卖的口味就已经就被顾客“抢购”的差不多了。
留着能上货架的都是不那么热销的口味。
6、模仿策略的戏中戏
时间到了2008年,统一方便面推出今年备受争议的“老坛酸菜方便面”。
咱先不说这“酸菜事件”,单说统一老坛酸菜的营销策略,从最能调动人口味记忆的酸辣味切入,用一句“这酸爽,不敢相信”带着肯定语气,但却能激发你挑战尝试意愿的文案,加上全渠道的铺货能力。
让老坛酸菜上市当年就卖了1.5个亿,而卖到40个亿,只用了四年不到的时间。
而这个战绩,让老坛酸菜面成了方便面营销界,被一提再提且难以超越的经典案例。
当然,你销售好,就会有模仿者。
在当时,有实力紧随其后的,就是康师傅方便面了。
在康师傅老坛酸菜面上市的同期,统一请当时很红的主持人汪涵打了一则广告。
那请汪涵不仅是因为他当时红,还因为一档大火的叫“模仿秀”综艺节目,有素人模仿汪涵,因为太像还被汪涵本人认可。
所以,统一面对别的品牌近乎照抄的包装,打出了一波广告,叫“有人模仿我的脸,还要模仿我的面”。
指向性非常的清晰,而做为消费者当然也明白,都纷纷站位统一老坛酸菜更正宗。
7、全市场洗牌带来的升级之争
2010年-2013年间,外卖的千团大战带来的超值补贴,点一分量很足的外卖,也很便宜。加上高铁的速度,早出发午前到,让在火车上吃泡面这件事变得没什么必要。
这让方便面的销售在2013年跌至谷底,而这一现象也被解读为消费升级了。
可要看在2013年到2016年,却是进口方便面在中国新一轮的增长期,特别是较高端和用煮着更好吃的韧劲方便面卖得最好。
代表品牌,农心方便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统一方便面的另一支单品“汤达人”。
很多人对它有印象是在2015年后,可实际上这支单品是和统一的老坛酸菜面一起在2008年上市的。
因为汤达人在上市时,五连包的定价7.5元,而当时统一酸菜面一小包还只有8毛钱,这汤达人的售价是酸菜面的两倍。
这在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贵。可汤达人到了2015,销售额上升到了5亿元,变成了大单品,也成了高端方便面的代表。
因此,拉动其他方便面品牌的高端化转型,主打的卖点基本都是“有如现做”。
在2017年,方便面的销量又开始出现了上升反弹。而这时,方便面的平均品单价从2013年前的1.5元,正式切到了5元每小袋时期。有些料特别多的甚至突破了20元大关。当然,这中间也伴随着外卖补贴时代的结束。
到了2020年疫情来了,各类方便食品的上涨,也对应着新名词,叫“懒人经济”。
增长原因之一,就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才练了厨艺,可也见识到了煮一餐正儿八级的饭菜,到底有多麻烦了。
看方便面的发展史,也是复盘了一遍食品工业化生产后四十年的营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