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内分泌的问题,还是精神出了问题,我的情绪起伏变得格外大,且来势去势迅猛。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变得易怒、易悲,唯独快乐,变得格外难。
我时常在想,在简书写写文字的我,快乐吗?好像只有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才有感受可以写得下来,其余的时候好像又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悲剧。
事情的起因经过不想提起,总之结果就是我情绪激荡了,悲与愤同时袭来。但好像每次都悲大过怒。
突然感怀是自己混的太差了吗?为何人际关系间都是我在主动联络,也有人和我说如果不是我这些年一直坚持联系,好像关系也就逐渐淡出了。
我不由得在想,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去主动联系了,那么这些人际关系我必然会全部失去吗?为什么关系中只一方努力呢?是我给惯的吗?是我价值本就如此该被忽视?还是被动惯的人也不习惯主动?抑或是有了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与新环境的人群有亲密距离,而自然疏离过往关系?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不管对方是否回复,我都会以留言方式写下问候,写下最近的生活,分享生活,询问对方近况,好似对方永远都是一样的,挑自己舒服的时刻?选择喜欢的话题进行回复。而我也从未在意过这些细枝末节,我一向认为,朋友,我喜爱的,那么我主动去付出,无关他们怎么待我,是我的准绳。
可是好像越长大,越感觉世态炎凉了吗?还是我的感情太炽热,一般人他承接不住?所以选择逃避?
很多时候与好友交谈,听到他们的困难,出言献策,被反驳的也好,不接受也罢,可为什么到最后其实做的就是我说的那套理?就是在我成长过程中,看到了无数坚持己见,特别有自己主意的好友打自己的脸......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先否定一件事物,与我认知不相符的东西先否定,再“真香”。为什么不先去尝试再判断呢?这和键盘侠又有什么区别呢?比起那些做调查,拍照取证的八卦记者,都不如。
曾有个朋友说,人这一辈子就是见证什么叫双标。每个人都逃不了双标的宿命。
也许吧。
话题回到主被动,我真的疲倦了在人与人之间做那个调节气氛的小丑,开朗、向上、积极、乐观、健谈,我不知道其他人,但我知道自己被消耗了,我知道我要扛不住了,当我知道我的快乐再难轻易获得,当我知道我的悲伤盖过了快乐,我知道我不能再主动了,从我意识到这件事开始,我就无法做到了,因为意识到了,才会更加在意,在意了没得到预期目标就会受伤,何苦呢?
希望各位看客的世界里,少一点主动,但也别一味的被动了,那个一直主动的人,真的很累。
想他了,就主动打个招呼,沟通,被动的人要有反馈。一来一回,才造就了你我的关系,不是吗?
有的时候,直抒胸臆是件令人温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