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习“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方法,能借助关键词等支架,复述“第一天”的故事内容。
2. 结合课文朗读,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缝”等生字;运用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借助时间,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认识“裁缝”。
导语:屏幕上的几样东西,你们认识吗?(PPT上依次出现剪刀、针线、熨斗等物品)
请学生依据这些物件猜一种职业,再说一说裁缝是做什么的。结合学习“缝”:“缝”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用针线连起来”的意思时,读 féng。在“裁
缝”这个词中,读轻声。
(2)初识“慢性子裁缝”。
导语:今天故事中的裁缝叫“慢性子裁缝”,你们猜猜这个裁缝做事情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3)出示课题。
导语:这一天,慢性子裁缝店里迎来了一个性格截然相反的顾客,(出示“急性子顾客”)这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到一起,故事就有趣了。一起来读题目。
2. 反馈交流,整体感知。
(1)根据时间,梳理故事内容:这篇课文特别长,总共有 29 个自然段,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讲了几天的故事?(4 天)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交流反馈)
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一天)
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我不做棉袄了!”(第二天)
可是第三天他又来了。(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那顾客再来的时候,裁缝笑着问他:“怎么,您那件短袖衬衫还能改成什么?” (第四天)
板块二:授之以法,学习复述
1. 聚焦第一天的第一次对话,体验角色。
(1)根据四个时间,课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现在就让我们聚焦到故事发生的第一天(板贴“第一天”),你瞧,急性子顾客隆重登场了。(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顾客初次登场,说了长长的一段话,你们听懂他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词卡:要求、做棉袄。
(3)讨论:他的要求如此明确,那这段话中顾客的其他语言能否省略?(学生讨论,抓住“三家”“性子最急”“什么时候”等关键词感受顾客的“急性子”)
(4)思考:这顾客真的是够急的。可惜他偏偏遇到了一位性子最慢的裁缝。读一读裁缝的回答,想一想,裁缝的表现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词卡:表现、说、补充。
(5)分角色朗读:这一急一慢,对比还真强烈啊!用朗读表现出来。
2. 示范复述。
导语:读着读着,老师基本上把这段话记住了。不信,你听——(教师根据板贴示范复述第一次对话)同学们觉得老师说得怎么样?是不是把他俩的话基本上说出来了,但又没有一字不变地背诵?其实,这种形式叫作复述。在复述时主要内容是不能改的,但是又不必一字不差地背诵。
(板书:复述、主要内容不改、不必一字不差)
板块三:合作学习,练习复述
1. 四人小组合作,复述其他四次对话中最难复述的一次对话。
(1)导语:孩子们,在第一天的故事中,顾客和裁缝还有四次对话,这四次对话我们也来试试复述。这四次对话中,你们觉得复述哪一次最难?(第五次)
(2)四人小组运用刚才习得的抓关键词复述的方法,练习复述四次对话中最难复述的一次对话。
(3)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组进行汇报。
2. 自主学习其他三次对话。
(1)请同桌两人为一组,选择剩余三组对话中的一组,用上刚才“找关键词、写在词卡上、练习复述”的方法,进行复述练习。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上台汇报:按照对话顺序,小组代表上台贴关键词,复述。
3. 教师整理板书,形成表格样式。
4. 连起来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5. 小结:在这张表格中,我们填写了第一天顾客的要求和裁缝的表现,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借助这些关键词复述了第一天的故事。
课后反思
本文是“复述”单元的第一课,其核心语文要素是“借助表格进行详细复述”。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裁缝和顾客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而后引领学生借助表格,抓住关键词,梳理出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变化和慢性子裁缝的表现,最后通过提取的这些关键词把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一张表格,几个关键词,层层搭建支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