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个停顿,我在这个停顿里懒懒散散地过了近一个星期。
天气变化快得出奇,第一天气温34℃,第二天就直线下降到了17℃。我坐在家里看书听外面的老太太大声地交谈“昨天穿裙子,今天穿棉袄”,乏味的生活也得以增加一点笑料。
收到蘑菇的信息,她告诉我忘了和刘同击掌,只拍到他有点模糊的照片,很是遗憾。我看了看照片,正脸都没有拍到。我笑她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刘同的新书签售会和他击掌,却在真正见面的时候傻了吧唧地给忘了。
从武汉跑去东莞,再从东莞境内跑去深圳罗湖区,千里迢迢,数着日子,一心惦念。
从中午到下午,我睡觉再起床,断断续续地收到她的信息和波澜起伏的心情。
“人好多的”
“你说要不要重新买一本书,我想要那张海报”
“他下次去武汉我要等着书店开门,我就是第一个签”
“下次武汉我要带微积分去让他签,这样让我爱上高数”
“击掌,爱他多深击多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看着满屏幕的对话一路笑下去,想象着蘑菇见到刘同的那份激动和欢喜,想象着那声响亮却落空的掌声。
真希望刘同的行程规划里没有忘记大武汉,也好让蘑菇能够不留遗憾。
不知道是高中什么时候开始看刘同的书了,书是借的蘑菇的。第一本是《谁的青春不迷茫》,现在不太记得书里面的内容,只记得这本书里有很多“明媚又忧伤”的句子,我当时怀着一颗文艺的少女心还特意拿本子抄了不少。后来这本书被拍成电影。
我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这个作家不仅仅拥有作家这个头衔,他还是光线传媒的副总裁,主持过一档节目《刘同坦白讲》。年轻有为的作家。这些标签让平凡的读者更加崇拜一分。
刘同在写作的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下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
而我和蘑菇像追着太阳的后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追随他去。刘同新出一本书,我们的书架上就多一本书。蘑菇甚至和我说过要把他的处女作《五十米深蓝》也买回家。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家?这个作家的作品哪里好了?
我可能真的回答不上来。
我看的很多书,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情节。刘同的书,有个很大的特点,他在写自己,写自己的青春,失败和成功。
我觉得我喜欢一个东西,总是不会用尽所有的力气。
尤其是书和作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书和作家都有了期限。
追星不要过度,我劝蘑菇。却是真的从心底羡慕那种对一件事物爱得热烈的人。
比如蘑菇。
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喜欢一件事情喜欢得这么认真,读这个作家的书,期待他的签售会。
在十八九岁的年纪里,这些都被涂满鲜亮的青春色彩。
我想起刘同在赣州的签售会,蘑菇那时候很期待能见一面刘同,面对面告诉他,他们的名字同音。
而这一次,刘同一定听到了。“他愣了两秒”蘑菇和我说。
我忍不住想,那么多场签售会,刘同会不会恍惚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会不会想起有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距离赣州的签售会已逾半年之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排队的人很多,有个阿姨问我,你们都是在排队等那个人的书吗?这么多人呢。
时间竟走得这样快。
放假回家穿着校服又骑单车跑去高中逛了一圈,特地去看了长满荷叶的池塘有没有龙虾。高中的建筑没有什么变化,我笑自己,好好的建筑楼为什么要有变化。
蘑菇现在去武汉读大学了,喔,还欠我一顿正宗的周黑鸭。
我和蘑菇的友情,大概是建立在每天骑车一起回家的基础上。
真是一段好时光,至少现在已经没有那样一个人每天陪我上下学了。
失去的东西想起来才会弥足珍贵。
我能回赠给蘑菇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
《我在未来等你》,买了两本,一本给我。
不眠不休不吃饭憋着一口气看完了蘑菇送的刘同的新书203页。
似乎把刘同人生的经历,遇见的人做过的事还有那些青春里散落的遗憾都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在这本书里,让文中的主人公去代替他完成17岁的梦想。
在时间刻度的直尺上,17岁只会离我越来越遥远。
穿着校服的男生女生真让人觉得青春。
没有人永远年轻,永远有人正年轻呢。
刘同在赣州签售会后写下一点小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