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好生在七十年代末。由于父辈兄弟多。祖辈也是一贫如洗。自从大伯,叔叔娶媳后,都是“娘子军”的舞台。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贾好家是四个女人一台戏。有优秀的“演员”,有天天口袋装计算机的“出纳”。有脖子上挂算盘的出色“生意人”,更有足智多谋的“政治家”。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贾好在这个大家庭中成长,真是集“万般宠爱于一生”。
贾好夫家二两兄,兄长大贾好丈夫两岁,兄弟助阵是多多益善,而分家那是孤家寡人的好。
贾好由于生了两个孩子后,就想像她大嫂一样。在家育儿且种地,上班。但她可不想和这笨蛋嫂子一样,什么都自己干。她得好好利利当下“资源”。
这天贾好和几个村妇一赶逛县城,路过周六福珠宝店。她领着几个村妇进了店,村妇们走马观花,看到价格眼睛瞪得大大的,用手捂住嘴轻轻说:真贵。确实一条金相链要一,二千块,这要做一个月的工资啊。贾好招手叫服务员:美女,把双金耳环给我看看。村妇甲说:呀,贾好,真看不出来,腰包鼓鼓的,不过这款式你戴老式,换一种吗?村妇们一一呼应。“谁说我买给我自己,买给我家婆,她那么大年龄了,她没有,我给她买。”贾好说。“哇塞,贾好,真孝顺,真是好儿媳,……”村妇们一口同声赞。贾好带着诡秘的一笑。买好后,一起又逛街,刚好走到一个大药房,里面传出广播声音:马上国庆了,大酬宾,部分补药特价优惠,观迎光临,送自己,送亲人……。贾好亳不犹豫买了某某补药。“贾好,不会又给你婆婆买的吧?”村妇乙说。贾好阴笑“对啊,她身体不好,得补补。”“哇,贾好,真是个好儿媳……”。村妇们个个点赞。她们就一言我一语逛了半天回家。贾好心想不过明天,贾好给婆婆买金耳环,补药之事会传遍全家。因为村里有“情报员”。
半道上,遇过贾好娘家,贾好下了公交车看看爸妈。一进门,贾好妈看见她提的几盒补品说:“不是没钱吗?干嘛买补品?”刚好贾好爸爸从房走出来,看到贾好这架式说:老太婆,别嚷嚷,看他买的这补药不是给你的。贾好妈说:“嘿,老头子,难道给你的?“错,错,错,咱闺女啥时候买补品会买这低级品?以前给你买的某某品牌,一个疗程近二千。她买的才二,三百一疗程。”贾好爸说。贾好妈说:那给谁买的?浪费钱?“这肯定是给她婆婆买的。”贾爸说。“这,这,为什么破费?”贾妈说。“老婆子,你一辈子都不会,咱女儿给她婆婆吃好,用好,贾好马上在家带小孩读书育儿,那总得要生活吧,种地,上班,带小孩,她一个人都累,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贾好给足了她婆婆面子,里子也有了。她婆婆难道不帮她干活?到时不帮,村里的人都说老太婆没良心,她好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在你这笨大嫂不知讨好你婆婆,啥事自己干,这样也好,你婆婆可以全力帮你。”贾好带着崇拜的目光微笑道:知女莫若父,谢谢爸妈的理解,我还帮老太婆买了金耳环。以后她更不敢不帮我。当贾好拿出金灿灿的耳环时,三人同时哈哈大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