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主要是讲的依恋的多样性,第1种安全自主性依恋是能够自由的链接探索和反思;第2种回避冷漠型依恋是不太显眼的隔离;第3种是矛盾依恋型依恋,没有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间;第4种是混乱未解决型的意念丧失和创伤的伤痕。
第一个体会,113页至114页。主要讲了两点,第一点是说婴儿与父母的非言语沟通,构成了婴儿以后与其他人交流的规则,父母喜欢的就纳入到规则里面,父母厌恶的就排除在规则之外。
第二点是说发现的有一些挣来的安全依恋,一些人在小时候是不安全型的,但是成年以后变成了安全型的依恋,这就是挣来的安全依恋。这种挣来的安全依恋发现和婚姻有关,这就给了治疗的启示,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治疗模仿父母和婚姻的这种关系来进行治疗。看来,人生的第二次转机真的就是结婚啊!
第二个体会,安全自主性的依恋。具有这类依恋的孩子,他的情绪是有开放性的,能够描述测试照片中孩子的感受,并能想象这种感受的来源,并且还能提出方案。这些孩子的言语都是非常顺畅的,绘画也是表现出有安全感的。
这类孩子的父母可能首先是安全类型的,也有可能以前是不安全类型的,后面变成了安全类型。这理由不安全类型变成安全类型的父母具有反思的特点,还能够置身于自己的体验之外,进行元认知监测。这一类父母让咨询师很感兴趣,给出了治疗其他不安全类型的治疗方向。
第三个体会,关于回避冷漠型依恋是不太显眼的隔离。对于回避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仿佛整首歌只有一个调子,他们压抑了自己对父母的情绪,但是实际上内心还是很痛苦的。给这些孩子看测试照片的时候,他们能够说出照片中孩子的情绪,但是不能给出解决的方案。这些孩子画画,里面的内容是每个人都是比较刻板的笑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也是冷漠型的,这些父母在回忆自己与其父母的关系时,常常有两个标志特征:要么说自己记不记不起来了,要么其所说的与实际生活中看上去的问题是自相矛盾的。
我的体会是这类型的孩子和父母有点情感隔离,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这种人,一副冷冰冰冷若冰霜的样子。他们有的苛求完美,有的喜欢指责他人。
第四个体会,关于矛盾迷恋型依恋是没有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间。矛盾迷恋性的依恋,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给人的印象就是焦虑,焦躁不安。这类型的孩子就是特别的黏人,特别害怕母亲离去。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身边,有的小朋友就是这样。
这这个类型的父母,要么越过边界,对孩子没有界限感,要么就对孩子不理,好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
这个类型的父母和孩子都是使用了过度激活的策略。而冷漠型的父母是使用的降低活性的策略。
第5个体会,关于混乱未解决的依恋是丧失和创伤的伤痕。这类型的婴儿给人的感觉就是束手无策,愣在那个地方了,偶尔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奇怪明显的前后矛盾,甚至这是解离的行为。
这类孩子的父母主要是对过去的创伤缺乏解决方案,他们把这个创伤逐出了自己的意识层面,也就是埋入了潜意识,也就相应的关闭了自我的反思功能,使得他们的孩子处于危险的境地,就发展出混乱型的依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