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分答之后,微博问答最近也是红红火火,各界大咖相继开通问答功能,又助推了一把知识付费的浪潮。
可能很多人对李笑来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当年的新东方名师之上,但他可谓不折不扣的「斜杠中年」。除去英语讲师之外,还有畅销书作者/天使投资人/中国比特币首富等等。跨界的见多了,跨成他那样,还每样都成了的着实罕见。
一直都在跟随笑来老师的脚步,他的微博、公众号、演讲、「得到」专栏,只要有更新,我都会仔细收听或阅读。之前我写过的关于注意力和出售时间的文章都是来自对笑来老师专栏的学习。
但对于他这样的人物,追随容易,互动就难了。分答上他最近一次回复是8个月前,在行则是干脆没有注册,毕竟他早就不用靠这些来赚钱了。他在「得到」的专栏有近13万的订阅,光这一项就有超过2500万的销售额,而就算是这笔对普通人来说都简直是天文数字的金额,他除了缴税、平台分成,其余的也都拿去成立了一个帮助大学生学习编程语言的基金。
所以这次微博问答的尝鲜也算是难得的互动机会了,而且他把每次的问答收费定为1元,更是大大降低了门槛。只不过相比需要靠问答创收的大V,李笑来的回答频次低的吓人——每天一次。
于是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用一个好的问题吸引他的注意力了。那些空洞宽泛的问题肯定不会被翻牌子,只有具体落实到某一个具体项目上才有可能获得回答。因为没有好问题,我也就一直没有提问。
直到昨天晚上听王煜全老师的专栏时,听到一些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联系到笑来老师对于编程学习的大力推广,才突然灵光闪现,连忙放下手头的活,上线码字提问:
粗看似乎没什么毛病,而且当时我对于自己的问题能够获得回答几乎毫不怀疑。所以今天打开微博收到回复提醒时虽然有点小兴奋,但更多的是对于收到互动的激动,而不是问题被回答的兴奋。
可是激动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因为笑来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时更多的是感觉尴尬,被自己的偶像批评看问题片面的感受无比糟糕。
冷静了几分钟,我反思了一下昨天自己提问时的情绪,发现自己主要错在以下两点:
1、问题描述不全面
其实王煜全老师当时的观点和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提到的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如何学习非常类似。即未来的计算机将不再是依靠繁复地编程语言输入来“被动学习”,而是通过庞杂的大数据输入来“主动学习”。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要教小孩子认识什么是猫,最好的方法不是向他描述“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而是在电视上、马路上看到猫时指给他看这是猫。
一开始孩子也许会把猫和狗搞混,毕竟都是毛茸茸、有胡须、跑来跑去很可爱的东西。但随着越来越多地见到真实的猫,他们就会知道“猫”就是“猫”——尽管他们也许并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出来。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也一样,它们不再需要人用计算机语言向他们“描述”猫,而是通过大数据的输入,看成千上万张猫的图片,从而自己明白过来猫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的问题其实是:
但如今也没有什么卵用了,笑来老师是不会再去看评论的……
2、情绪激动头脑发热
突然地灵光闪现颇有头脑受到冲击的快感。写完了问题,我甚至没有检查错别字就发了出去(真有错别字,把王煜全老师的名字都打错了……尴尬×2)。更不用说多看两遍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完整表达出自己的疑惑。
看着笑来老师的回复,隔着屏幕我都尴尬出了一头汗,加上还有上百人付费围观了我的问题更加是尴尬^n。不过我还是硬忍着尴尬把这段经历写下来了,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也算曝光一下自己的经历,提醒各位看客借鉴我的经验,三思而后发问。
对了,今天笑来老师刚刚把微博问答的价格提到了2017元,我也算是1元问答的最后受益者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