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宋孝宗赵昚第三子。
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以次年为绍熙元年,是为宋光宗。宋光宗有心疾,即位后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皇后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大权因此旁落李氏之手。
宋光宗与皇后李氏只生有嘉王赵扩一人,因此想立其为皇太子,但却受到太皇宋孝宗的阻挠。当初宋光宗取代了二哥赵恺,成为皇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之子,不同意将嘉王立为储君,无形中加深了宋光宗心中对宋孝宗本就存在的猜忌,再加上李氏在宋孝宗、宋光宗父子之间挑拨离间,使宋光宗不再定期前去宋孝宗的重华宫问安,最终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随着光宗精神状况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群臣再也无法容忍这个“疯子”皇帝。绍熙五年(1194)七月,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驾泰安宫。宋光宗此时对政权交接尚蒙在鼓里。当他知道后,长期拒绝接受宋宁宗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史称绍熙内禅。
庆元六年(1200年),宋光宗在寿康宫驾崩,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五年,也是提心吊胆,委曲求全的五年。
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绍熙五年(1194年),被立为皇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即位,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即位后,任命出身皇室的赵汝愚为宰相,外戚韩侂胄为枢密院都承旨,册立韩夫人为皇后。后来,赵、韩两派斗争激烈。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同劾韩侂胄,由于宋宁宗信任韩侂胄,朱熹被罢官。并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庆元元年(1195年)宋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
宋宁宗时期,在与金朝的关系上,逐渐趋于紧张,他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的措施。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使主战派得到了鼓舞。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残酷,这场战争于第二年以宋朝战败而结束。
在这种形势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势力,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是主要的代表。主和派策划阴谋将韩侂胄刺杀,并以此作为向金朝求和的砝码。嘉定元年(1208年),南宋王朝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和议”。
宋宁宗先后有九个儿子,但都是在未成年时就夭折了,因此他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当时由史弥远和杨皇后把持朝政,宋宁宗先后所选的两个继承人赵与愿与赵竑,一个早年夭折,另一个不合史弥远与杨皇后的心意。
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弥远乘宋宁宗病危,矫诏立贵诚为皇子,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同年,宋宁宗驾崩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三十年,享年五十七岁。而后,史弥远和杨皇后召赵昀入宫,在宋宁宗灵柩前即皇位,并由杨皇后垂帘一同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