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支配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的霸权国英国来说,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支配世界经济的新金融体系。
英国为了解决欧洲白银不足的问题,确立了以高价的黄金为本位币的国际金本位制,在随时可以和黄金交换的前提下,发行了大量的英镑纸币。
也就是说,纸币成为了通货。
这是金融史上的巨大变革,它使持续了4000年的银币时代向纸币时代转变。
“普法战争”(1870~1871年)后,经济被犹太系银行所支配的德国宣布采用了金本位制,从此银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转变的世界潮流形成,美国、日本也随着这股浪潮改为金本位制。
然而,即使将至今为止全世界挖掘出来的黄金全部放在一起,也不过能填满3.5个奥运泳池而已,英镑纸币不可能全部和黄金交换。
英国当然不可能将全部的英镑纸币换成黄金,并且一开始就没有换成黄金的打算。只不过,只要对经济危机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使人们相信纸币随时可以和黄金交换就行了,人们不会一次次地把纸币换成麻烦的黄金的。 英国货币单位英镑的正式全称为 pound sterling 。
“磅”本是古罗马的重量单位,“ sterling silver ”意为纯银。
由来是中世纪的英国曾仿照古罗马用一磅银制造240枚银币的方法铸造币。也就是说,“英镑”这个名称,表明英国也曾经以白银为中心。
英国改为金本位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其背景是欧洲大陆银价的上升在英国银币被熔为金属,流出到欧洲大陆去的情况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担任了造币局长官,他提出构建以黄金为中心的通货制度的想法。
英国在拿破仑战争后的1816年制定了货币法,确立了金本位制,并于1821年开始发行明确标记可以和黄金交换的英镑纸币。
当时,由于经济规模的飞速扩大,白银的供给跟不上节奏,所以才发行了与黄金挂钩的纸币,从某些方面来看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国发行英镑纸币,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通货发行量被限定在所持有的黄金再加上1600万英镑的范围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快就跟不上了。当时英格兰银行持有的黄金据说在1000万英镑以下,周转十分困难。
比英国晚了半个世纪的德国、美国和日本也分别在1871年、1873年和1897年改为金本位制。
1900年,世界主要国家基本都改成了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的黄金不足问题愈发严峻。
英国作为“世界的银行”,长期向国外提供巨额贷款,积极进行投资,使英镑在世界范围内通用,所以黄金不足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人们对于黄金的幻想使英镑纸币把持了19世纪的世界经济。而操控这一切的是通过英格兰银行把持英国财务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于是,英国赌上国家命运,强行发动了“布尔战争”。
1886年,在非洲南部的布尔人(“布尔”意为“农民”,是荷兰移民的子孙)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发现了金矿。共和国将该地区国有化,对于蜂拥而至的英国淘金者,实行分地区承认挖掘权的制度。
然而,1899年,不断地有大金矿被发现,德兰士瓦共和国一跃称为世界最大的黄金产地。
由于货币法规定纸币发行量上限受到黄金持有量限制,所以英格兰银行无论如何也想获得那些黄金。于是,英国合并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而且为了独占世界产量第一的黄金和钻石,贸然发动了侵略战争“布尔战争”(1899~1902年)。
面对以游击战形式进行抵抗的布尔人,英国不顾国家财政危机,发行了亦字国债,投人约45万人的军队,实行焦土政策,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两国合并。
英国为了发行纸币,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夺取南非的大量黄金。战争结束后,为了怀柔白人布尔人,英国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对原住民黑人实行差别对待。 奔走于世界各地的英国如同现在的商社和跨国企业一样,主张自由贸易,认可帝国内的自由移动和印度等各民族的经济活动。英国以自己为中心将亚洲各地区称作“近东”(东地中海)、“中东”(西亚)、“远东”(东亚)等,这些称呼得到了普及,然而,并没有将印度视作英国的一部分的称呼。一直称之为“英属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