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区里喜事多多,经常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结婚”,一个幸福的符号,可总有一个人独自品味着幸福背后的失落与伤感。
2001年大姐要结婚了,全家人喜气洋洋,爸妈忙着为大姐准备嫁妆、招待来贺喜亲朋好友,圣诞节那天,潇洒帅气的大姐夫来迎娶大姐,家里异常的热闹,屋子里,院子里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乡亲们,大姐教过的学生们也来祝贺,祝福声、赞叹声、喧闹声融为一起,家里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启程的时间到了,鞭炮声响起,在大家一番哄闹中,大姐坐上了婚车。
鞭炮声渐远,乡亲们,大姐的学生们也渐渐走出家门,最后只剩下奶奶,大姑,大舅、爸、妈、二姐、小妹和我,满院红色的鞭炮纸屑和彩色的礼花纸,依旧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勤快的大舅张罗清扫满院的纸屑,而我们一家人心情低落的回到屋里,我和二姐趴在床上,我的眼泪悄悄的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心里很不是滋味,空空的。这时爸爸说话了:“古时候兴哭嫁,哭嫁哭嫁,女儿哭着走出家门……”话还没说完,只听母亲生气的说:“女儿大喜的日子说什么哭嫁哭嫁。”母亲在说这句话时声音分明是在颤抖,很明显母亲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正如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谁家都愿意添口人,不想少口人。
2004年二姐要结婚了,二姐和二姐夫留在了我家,母亲忙着为二姐准备新房、嫁妆,招待亲朋好友,这一次,虽累但很高兴,是呀,真应了母亲的那句话:谁家都愿意添口人,不想少口人。
2007年的圣诞节那天我也要结婚了,母亲又要经历一次女儿出嫁。婚期到了,我既开心又担心,担心母亲又要承受女儿出嫁后那淡淡的伤感。清楚的记得当司仪说拥抱伟大的母亲时,瘦小的母亲眼里红红的,充满了泪水,拥抱着母亲,我的泪水悄悄地滑落下来,大姐出嫁后的情景浮现在脑海里,六年后,同样是圣诞节这一天我也要离开母亲,开始新的家庭生活了。
第二天给母亲打电话:“妈,昨天你心里一定很不好受吧?”
母亲说:“就是司仪让你拥抱我那会儿心里特难受,后来就没事了,我还给你姐说呢,三儿一直在外面上学、上班,平时也不经常回来,结了婚有人惦记了,是好事,你结婚可不像你大姐结婚时那么难受了……”听着母亲的唠叨我悬着的心放下了
村里面老人们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可哪个母亲能放得下已出嫁的女儿呀!
2008年冬天女儿出生了,小姑子也要结婚了。由于女儿还不满百天,小姑子的婚事我一点儿忙也帮不上,这下可忙坏了婆婆,既要为女儿准备嫁妆,又要照顾小孙女儿。小姑子结婚后的第二天,婆婆来给孩子洗尿布,情绪很低落,婆婆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这时心里一定特别不舒服。我跟婆婆聊起家常,说起了我们姐妹三人结婚时母亲的反应,婆婆叹口气,像是在自我宽慰:“是呀,养了二十多年女儿,哪个母亲都舍不得,但也得舍得呀!”
如今,小妹也已经成家,母亲的小棉袄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想必,母亲早已适应了孩子们不在跟前的生活。
曾看到过一句话说: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其他的爱无非是占有,唯有母爱是放手。我想最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时,一定是自己的女儿出嫁时!
无论怎样,小棉袄终究是小棉袄,虽然距离远了,但心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