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位至魏王,谥号魏武帝。可以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盗墓界的祖师爷级人物,中国历史第一个明目张胆的发起盗墓活动的盗墓者。
说起曹操盗墓,得谈谈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曹操为了盗墓,专门设立了军方盗墓机构,让盗墓更加专业化,合法化,保证了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机构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盗墓盗的是金银财宝,而曹操绝不只是贪财,他用这些财物来充军响,扩充军队,所图甚大。但他盗的最大的一个墓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墓,可以说,曹操压根就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可是掘人祖坟,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后来有峙无恐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但是,说到这里得容我理理曹操从什么时候开始盗墓的喽。
话说董卓进驻洛阳,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后,在洛阳无恶不作,十八路诸侯在袁绍带领下,慢慢地的勤王,曹操也带了五千兵马(散尽家财,招募的义兵),但一天天下去,诸侯们其实都无心讨董,曹操自己在进攻成皋的过程被打败了,索性就脱离了讨董联盟,自己开始独自招兵买马。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提到,曹操家世不错,祖父曹腾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可以说是名门之后,曹操也当过洛阳北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等职,几代人下来,家财肯定不少,但是,讨董讨的家底全败光了,空有一腔雄心壮志,没兵没马,光杆司令一个。所以得迅速发一笔横财,一夜暴富啊。
招兵买马,扩充军队,要有钱,得有很多钱,这个时候,曹操瞄准了西汉梁孝王墓。
梁孝王刘武生前受窦太后宠爱,且梁国地大物博,汉景帝也与刘武关系好。所以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墓少不了陪葬品,金银财宝更是多。(当然墓室内如何豪华,暂且放在一边,后期文章会细说。)
但曹操从刘武墓盗走了多少宝物呢?
唐代欧阳询写的《艺文类聚》上有这样的记载:“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据说盗这一次墓就足够养活全军将士三年了。
曹操干了这一票,兵强马壮起来了,后来引起了袁绍的注意,袁绍想打他,总得找个借口喽,这就有了陈琳写的那《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了。
这篇檄文流传后世,也为曹操盗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过去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有时候人做多了天怒人怨的事,终究会遭报应,所以盗墓之王曹操也遭报应了。
二十一世纪以来,曹操墓开始为人所知,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被发掘。
虽然曹操生前要求“无藏金玉珍宝”,实行薄葬制,然而,出于其“位在诸侯王之上”的魏武王丧葬礼制的需要,仍然随葬了大批物品。
说曹操墓被盗,是因为,高陵被发掘时,陪葬品很乱,有部分东西是碎一地的那种。
尽管该墓历史上曾经多次被盗,但是,出土文物依然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既有标明曹操地位身份的大量礼器,如圭、璧、鼎、卤簿、车、黄绫袍锦领袖、大型错金铁镜,以及挌虎大戟、挌虎短矛、长犀盾、挌虎大刀(盗走已被追回)等石牌。
也有象征其权柄的刀、剑等兵器,及絳色、绯色勋带两条;还有表明其生前职业特征的如铠甲、铁镞、墨饼和陶砚等;更有其生前“常所用”之物,如印符、渠枕(盗走已被追回)、铜钗、三珠钗、铜戒指、带钩、车、瓷器。
以及各种其他使用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没有很明显的金银财宝。而且很多陪葬品都是石头做的,对盗墓者来说不怎么值钱了,所以就留了下来。
说到曹操墓,我又回想起三国演义中是这么讲的: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
照理说设疑冢也就算了,毕竟历代王侯都有过,但还设七十二个,这是有多怕被盗。
当然,三国演义只是小说,真实性不高,到底有没有七十二个稍后再说,但是曹操怕死后自己墓被盗,的确下了一番功夫。生前就开始提倡薄葬,临终前,又颁布《终令》。
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终令》中明确说了葬在西门豹祠西原上,所以没有七十二疑冢。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就是在西门豹祠西原上。
再如,根据《全唐文》卷十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就曾经前往高陵祭奠,并亲自撰写了一篇《祭魏太祖文》,对曹操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成书于唐朝中期的《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中也明确记载道:“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民间传来传去的疑冢之说,在当朝皇帝唐太宗眼里都是假的,因为唐太宗不可能祭奠一个假的墓。多荒唐啊。恐怕这其中的真真假假,唐太宗早派人查清楚了。
关于曹操的葬礼是如何举行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曹植在为其父亲所写的《诔文》中都进行了详尽描写。这就彻底排除了传说中曹操当初采用秘葬并为自己建造七十二疑冢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