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只是想抱抱你,我只是想帮帮你
二胎政策的放开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很多家庭都迎来了可爱的小生命。与此同时,很多父母也发现突然间好像不认识自己家的大宝了,原本那个善解人意可爱懂事的小天使瞬间变身胡搅蛮缠蛮不讲理的小恶魔。
记得二宝刚出生的时候,我还在医院,大宝每天来医院看完我以后怎么都不愿意离开,哭的撕心裂肺,因为之前我都是一直陪着大宝睡觉的,大宝非常想我回家陪他哄他入睡。后来孩子爸爸跟我讲,他把大宝带回家的路上大宝狠狠的摔了一跤,摔倒了后脑勺,很疼很疼。但是不知道是怕爸爸担心还是怕爸爸生气,孩子都没怎么敢哭,还跟爸爸说不疼,直到孩子看到爸爸关切的眼神时才跟爸爸说有一点点疼,没事儿,让爸爸别担心。等孩子睡下以后,爸爸给我发了长长的一条信息,告诉我他流泪了,他说他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是个自私的爸爸,不懂得陪伴不懂得爱,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只会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强求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直到那天他看到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紧紧拉着爸爸的手,晚上睡觉要紧紧的抱着爸爸,不哭不闹的时候,他突然深深感受到了孩子那种失落无助孤单害怕的感受,他被深深的震撼了。他明白了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只是想要爱,要抱抱,要关注,而不是他所想到的不听话不懂事。从爸爸深切感受过大宝的感受之后,我们就更关注大宝的情绪,大宝在家里的时候会全身心的陪大宝,让大宝感受到有了二宝以后爸爸妈妈还是爱自己的,所以很快大宝就适应过来并且接受了妹妹。
不久前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那时候大宝刚五岁,二宝六个月,大宝很热心的要喂二宝喝水,但是二宝的手一直乱抓,结果水洒了。大宝那时候突然间很生气的把碗一推就走开了。那个时候我一点儿也不理解大宝为什么会生气?然后带着一点点责怪的语气问大宝,为什么把碗推开,大宝没有回答,还是气哄哄的,接下来我们就上演了一场大战。好在我及时觉察自己的愤怒,停了下来,找了个地方冷静一下,避免让战火升级。那时候我正在上萨提亚课程,讲到了天气报告,于是我平静心情想要去跟孩子做个天气报告,但是我找不到突破口,第一步我都不知道要感谢孩子什么,我完全没有看到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做什么。后来在讲到冰山探索的时候,我就这件事进行了探索,经过老师的分析,我终于看到了孩子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看到了孩子的需要,孩子其实是在说“妈妈,我想帮帮你”。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完全无视了孩子想要去照顾妹妹的热心,也完全忽视了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我的认可。那个时候我只顾着责怪他莫名其妙的生气,一直关注在孩子的情绪上,却忽略了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能力是否足以做这件事情,以及孩子在水洒的时候的无力感。我想如果那时候我能够抱抱孩子并且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帮助我,帮助妹妹。妈妈看到你是一个很热心的宝贝,非常感谢你。然后温柔的跟他一起解决问题,可能会更加完美。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一件事情引发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主要在于这件事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孩子的任何消极情绪背后都藏着他们未被满足的需要,恐惧愤怒挫折伤心,这些消极情绪恰好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需要,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表达出来。不让孩子发泄情绪,就像在压力锅里的压力排不出去。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很庆幸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