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313天
《多重关系与专业界限》
一、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
1.多重关系(非专业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和个案在专业关系之外,还发展或维持其他关系或角色。
2.在权力不对等的咨询关系中,任何透过多重关系来占个案的便宜或剥削个案的行为,都有违反伦理的问题。有双重关系的咨询效果一定会打折扣。
3.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展家庭、社交、经济、商业或其他密切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寻求专服务者福祉的潜在危险,尽可能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多重关系。在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专业措施预防可能的不利影响,例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多重关系可能的风险、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多重关系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并且不会对寻求专业服务者造成危害。
4.心理师不得与当前寻求专业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沟通与交往。心理师不得给与自己有过性或亲密关系者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一旦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例如开始性和亲密关系),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寻求督导或同行建议),并终止专业关系。
5.心理师在与寻求专业服务者结束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后至少三年内,不得与该寻求专服务者或其家庭成员发生任何形式的性或亲密关系,包括当面和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性或亲密的沟通与交往。三年后如果发展此类关系,要仔细考察该关系的性质,确保此关系不存在任何剥削、控制和利用的可能性,同时要有可查证的书面记录。当心理师和寻求专业服务者存在除了性或亲密关系以外的其他非专业关系,如果可能对寻求专业服务者造成伤害,心理师应当避免与其建立专业关系。
6.因无法保持客观、中立,心理师不得与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建立专业关系。心理咨询是个特殊行业,只能帮助陌生人。
二、多重关系的伦理问题
1.审慎的评估多重关系是否会造成利益冲突、失去客观性,以及破坏治疗关系。
2.当多重关系或界线跨越无法避免时,心理咨询师更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动机和意图。
3.当咨询师把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在个案的利益和需求之上时,便是偏离专业伦理的迹象。
三、专业界线的跨越和违反
1.界线跨越是心理咨询师偏离一般执业标准的行为。
2.界线违反是心理咨询师严重偏离执业标准,并导致个案受到伤害的为。
3.咨询设置通常包括时间、空间和关系的界线。咨询是透过咨询设置和专业界线来和个案工作,帮助个案增进自我了解和改善他们的问题。
4.滑坡现象: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界线跨越行为没有觉察,从一些无伤大雅的界线跨越行为,逐渐滑落到界线违反的地步。咨询师要觉察自己的界限,不破坏设置,保持专业关系,才是对双方最好的。
5.我们和个案之间的人际界线,是属于一种专关系,也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四、评估多重关系是否违反伦理的标准有三个:
1.剥削个案的风险程度。
2.心理咨询师失去客观性的程度。
3.对专业关系伤害的程度。
五、劳物交换咨询
1.劳物交换是指个案因为经济困难,选择以劳务或物品的方式,替代金钱支付咨询费用。劳务交换很容易因为价值换算的不对等而伤害咨询关系。劳物交换会模糊咨询关系和界限。
2.其他的替代方式:暂停心理咨询、降低咨询费用,或者转介个案到免费或低收费的咨询机构。
六、收受个案礼物的评估
1.礼物的价值是多少?
2.接受或拒绝礼物的临床涵义是什么?
3.个案在什么时候送礼?
4.你接受或拒绝礼物的动机是什么?
5.收受礼物的文化涵义为何?
以下情况可以收下礼物:
1.礼物不值钱
2.个案第一次送咨询师礼物,因为咨询师在之前没有告知来访者,可以借此教育个案咨询时不可收礼物。
3.咨询结束时,有道别含义的礼物。
咨询师可以把个案送的礼物转为送给咨询机构的,以划清与个案的界限。
七、咨询中的肢体接触
心理师是否可以肢体接触个案,要考虑:
1.心理师的咨询取向与理论学派。
2.个案的年龄。
3.个案的功能程度。
咨询中与儿童、老人以及有功能障碍的个案肢体接触多一点。个案能自己做的事都不要帮他做,如:个案哭泣,可以把纸巾盒往他身边推一下,让他自己抽取。
八、与个案的性关系
与个案发生性关系是一件严重违反伦理的行为。有九成的个案和咨询师发生性关系的后果是有伤害的。而且,性的多重关系对个案所造成的伤害会持续很久。
九、答疑:
1.在路上遇见个案,点头打个招呼,但不要停下来寒暄。尽量避免与个案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2.要和个案的父母保持与个案一样的界限。
3.来访者同时找两位咨询师咨询,最好等个案结束一段咨询后再来。如果两个咨询师同步进行,可以合作,但要分清各自的责任归属。
4.个案发生在过去的侵害行为,咨询师不是司法人员,这是个案以前所做的事,咨询师不用通报,但要鼓励个案自首。但如果个案当下想伤害其他人咨询师有预警的责任,要劝阻个案,不要伤害别人,不然我们要报告相关部门或预警当事人。
5.如果个案好奇咨询师的私人资料,咨询师要拒绝回答。只好奇他为何想知道,并告知告诉他,这不会对他的问题有帮助,所以不能告诉他,希望他能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