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杨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综合影响

1.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转出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但对农地转入具有负向作用。

2.对于发生农地调整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

3.对于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村庄,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4.对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村庄,农地确权产生较为明显的农业生产激励。

(二)    农地确权影响农地转出的作用机制:中介效应分析

农地确权主要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农地转出产生负向作用。

(三) 农地确权影响农地转入的作用机制:中介效应分析

农地确权主要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内地转入产生负向作用。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1. 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转出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但对农地转入具有负向作用。可见,农地确权在整体上非但无法促进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反而降低其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2. 农地确权通过交易价格机制促进了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增加务农实物和务农时间投入)和交易费用等传导机制对农户农地产出发挥抑制作用。其中,交易费用的中介作用最大。

3. 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增加务农时间投入)促进农户农地流转,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入产生互相影响。其中交易费用的中介作用最大。

(二)讨论

作者在重新审视本文计量结果时发现,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中,存在以下六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1.   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同时存在多重效应,探究其作用机制,更加具有研究意义。

2. 农地确权产生分配效应,不利于弱势小农的利益推进。具体表现为:

(1)农地确权提高了农地流转租金,从而强化对承包者的利益保护,却增加了耕种者的农地使用成本.

(2)农地确权固化了农地细碎化格局,赋予农户更大反对公共事务的权力,降低农户协力合作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

3. 农地确权没有减少减少、反而增加了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费用。具体表现为4点:

(1)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提高农地整合的难度。

(2)发证不到位,农地政策不明朗,不仅导致农户无法形成稳定预期,而且致使其担心转出的农地无法收回或者丧失承包经营权(毛飞,孔祥智,2012)。

(3)农地确权加深了农户的农地私有化意识,而“寸土必争”的心态容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降低法律赋权的有效性。

(4)农地确权政策还遭遇了乡村基层治理秩序,村庄地权分配机制以及农民地权认知三方面的联合抵制(郭亮,2012)。

4. 农地确权强化禀赋效应进而抑制农地流转的负面作用可能微不足道,甚至并不存在。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已有文献过分强调农地流转市场的特殊性(特别是农户将农地视为一种无法替代的人格化财产),但实际当农户对农地的情感和生存依赖程度都相对较低时,农地仅仅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农户的农地交易决策侧重于经济理性。

5. 试图通过赋予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能性。作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两方面:

(1)从信贷供给角度看,农地细碎化减小了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的意愿,增加了金融机构处置小宗农地的成本,从而使得农地经营权难以有效的发挥抵押和担保权能。

(2)从信贷需求的角度看,农地保障功能降低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6. 应当通过强化农村要素市场联动、降低确权后的交易费用等方式,进一步促使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流转产生积极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新一轮农地确权何以影响农地流转?——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 林文声,秦明,苏毅清,王志刚. 2017年 ...
    18郎师门阅读 172评论 0 0
  • 《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潜在风险与完善措施—基于产权配置与产权公共域视角》 吴一恒、徐砾、马贤磊. 三、“三权分...
    18郎师门阅读 183评论 0 0
  • 农地产权强度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仇童伟罗必良 2018年 文献框架: 摘要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农地产权强...
    18郎师门阅读 311评论 0 0
  • 新一轮农地确权何以影响农地流转?——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 林文声,秦明,苏毅清,王志刚. 2017年 ...
    18郎师门阅读 103评论 0 0
  • 结营感悟 邵博超 在2017年的暑期,参加了思特沃克学院的线上特训营,在为期将近一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优秀...
    绍重先阅读 27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