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周末了,家里来了很多人。我像平时一样照顾着孩子。上午十点,给孩子准备好了水果,忽然围上了好几个人:
“哎呀,要吃水果了,会自己吃吗?”
“要不要我喂你呀?”
“你吃一口给我看看,哎呦呦,还真能自己送到嘴巴里,哈哈哈”
……
我看着孩子的表情一瞬间从开始的仓皇无措到皱眉、再到烦躁。
“妈妈——”他突然大喊着我,等我过去,他已经把水果倒在桌上。
“哎呦,脾气还挺大。”
“不吃了还把水果到了,可真是够淘的。”
“又闹上了,孩子没有个三分钟安静。”
……
我看着孩子,恨不得替他大吼一声“滚”,连人带东西都给扔出去。对一个孩子,没有半点尊重,看孩子吃水果,以为看后表演呢,嬉笑逗乐,评论连连,是不是搞错了场合啊?这么爱看热闹,你就该去动物园啊。
我抱着孩子回了卧室,抚摸着他的后背,不评论,不批评,只是告诉他:“妈妈抱着你,你在妈妈怀里调整一下心情。”
稍许,孩子不哭了,缩在我怀里:“妈妈,我只想在这静静坐会儿。”
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大人的出现本来就是一种干扰,会乱了他平日的节奏。
对于一个孩子每天司空见惯的行为,大惊小怪,当成看猴戏,成为大人眼中的娱乐和表演,这是对孩子赤裸裸的不尊重和伤害。
孩子的哭闹和叫喊,就是他的反抗。成年人无知,把这当成另一个节目,愚弄孩子,欢乐自己,这等同于把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2
之前在一个群里聊天,有个妈妈特别苦恼,说最怕的就是过年回家。因为每到丈夫的家庭,长辈总是喜欢用沾了白酒的筷子让孩子抿,然后看着孩子龇牙咧嘴、激灵哆嗦的样子,满堂欢笑,并且乐此不疲,顿顿饭都要故伎重演,仿佛这成了他家自导自演的春节节目了。
她很不喜欢,也跟丈夫抱怨过,但是丈夫觉得自己小时候就是这么过的,也没怎么样。她也曾在饭桌上说小孩子不能接触酒精,但是长辈一句“没事儿”就盖过去了,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我听了之后,毫不客气的把那篇酒桌上“一死一傻”的报道发给她:“孩子是你的,孩子有没有事都是你的责任。别人说没事儿就没事吗,要是有事了,他们是能赔给你一个孩子还是你能让他们给你的孩子偿命?现在觉得不好意思,万一出事了,你就是不好活了。”
那位妈妈听了之后,开始还很认同,可是到后来又吞吞吐吐,犹豫不决,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我除了觉得悲哀,只能祈福她的孩子平安无事。
一个母亲,面对孩子被大人调戏,尤其是这种带着危险性的方式,竟然还顾及“不好意思”这种虚无的面子,宁愿承受着担心,却无所作为,真是孩子的不幸。
与孩子的健康相比,大人的无知值得你维护吗?如果他们值得你的尊重,就不会如此挑逗孩子,更不会在你提醒的时候置若枉然。
这种情况下,母亲还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愿为孩子出头,无知的又何止是他人?母亲的无所作为才是纵容他人玩弄孩子的罪魁祸首。
3
老人总说,想当初我们一家好几个孩子,没你们这么多事,随随便便就长大了,各个也都很好。他们总觉得,现在的父母,把孩子当爷爷奶奶养,太惯着宠着孩子,失了大人的分寸。
可是,如今再不比从前,不是孩子娇贵,而是时代在进步,人终于在进步的文明中认识到,养孩子和养动物不一样。
孩子有其思维和心理发展的模式及规律,周围的环境,是孩子形成这些模式及规律的源泉。
孩子的五官,就像伸进环境里的触角,从各个方面吸收着养分,不分好坏,不辩对错。
这些体验,会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放、重新感受,然后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成为自身的一种经历。经历的多了,成了经验。所谓的经验,其实就是孩子为人处世及做事的模式。
父母在孩子身上渴求不得的尊重,其实都是自己种下的恶果。
父母和长辈把孩子当猴耍,孩子就会接收到这种体验,并且表现出来。他会把父母当猴耍,把幼儿园和学校的同学当猴耍,把老师当猴耍,未来把自己的孩子当猴耍,把孩子的孩子当猴耍。
养孩子以为养猴子,看孩子以为看猴戏,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家教。
作为父母,就要对得起父母这个名号,你的责任是保护和尊重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以外的其他人。
只有孩子首先在父母的心中和眼中进化成独立的个人,能够展现独立的意志,获得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才会懂得自尊,才会习得自爱。
在成年人面前,孩子是弱小的,父母要始终做孩子的后盾,在他人面前维护孩子的尊严和独立个性,一切伤害和有损孩子尊严和个性的行为都要与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如此,他人才会收敛,孩子才能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