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哦,昨天我得哄小宝睡觉,就先走了。”
早上,老板娘主动和我打招呼。只见她肩上搭着条毛巾,衣服上还挂着奶渍,用一条发带将头发拢到脑后,可并没有时间梳起来。她也是浓眉大眼,肤色与掌柜的一样的黑,身材更矮小丰腴些。我能想象到她少女时踩着长筒高靴开机车到处泡吧喝酒的样子,因为就算是现在当了妈,做了客栈老板娘,她仍有股快人快语风风火火的劲儿。
“没事儿,小孩子睡得早嘛。”
大概昨天掌柜的回去跟她嘟囔了几句,或是她事后觉得自己突然离开的举动让我误会,才一大早特意来解释。其实我和她倒很聊得来,因为都喜欢手冲咖啡的缘故。
我们都习惯在磨豆前手工挑走瑕疵豆,用筛粉器过滤细粉,不将咖啡液滴尽,因为会有杂味。这些手冲咖啡的细节也是她对自家咖啡价格较高的解释。不止是咖啡,他家的酒也不便宜。
“那天有个在德国定居的中国客人来我这点洋酒,回头又抱怨说价格比德国的还要贵。为什么他们认为小地方的东西就该便宜,也不想一想从外面运到这里成本就要多少。”
“这些咖啡豆也是我从外面专门订的,都是得过奖的。因为我自己也每天喝,肯定要好一点。”
掌柜两口子早期在这里开过一家咖啡店,主打手冲咖啡、卡布奇诺和意式,在当地很受欢迎。后来客栈牵扯的精力越来越多,他们就把咖啡店关了,改在吧台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生意却没有以前好了。
“他们没有好好经营啊。古城里那么多咖啡馆和茶馆,主道临街的就好几家,装潢的都不错。那些对味道没什么要求的游客,谁会专门去小巷子里喝他们家的咖啡啊。”
我们在当地的博物馆偶遇一个讲解员,居然就是客栈旁边药材铺家的闺女,八卦了许多秘闻。
“也许他们现在主要做给客栈客人喝吧。”我替他们解释道。因为老板娘确实冲得一手好咖啡,远比那些打着“本地红糖咖啡”这样花哨名字的咖啡馆专业得多。
“客栈他们也没有好好经营啊。你看古城里谁家的宅子有他家好。政府租给他们40年呢,就象征性地收一点点租金。当然也是因为那时政府没钱修文物,才交给他们来做。他们前期投了好几百万呢。可他们生意也不好好做,还挑客人,搞得现在假期也没有多少人来。”
挑客人这件事确实对他们影响很大。即便像我这样相对投缘一些的客人,掌柜的两口子也是找机会就约法三章。
“我最不喜欢那种把这里当酒店的客人,觉得自己有钱就是大爷,每天早上服务员,服务员地乱喊,还不高兴我们这里没有每天打扫房间的服务。搞清楚好不好,我们这里是客栈,里里外外就我们四个人,我还要带小孩,哪里可能每天打扫房间嘛!”
“可能他们觉得这里的价格和酒店差不多,才这样要求的吧。”我小心翼翼地表达。
“可这里贵是因为文物本身啊。而且我们过节都没怎么涨价,别人家都至少翻了一倍呢!”
这也是事实。我在古城溜达了一圈,别处的几家客栈环境条件都不如这里,价格上却已摆出宰客的架势。
“所以啊,客人过来说我们是上帝。我就跟他说,你是上帝我还是上帝呢。我们只做朋友生意,不做上帝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