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欧洲,到罗马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凌晨1点30,第二天一早7点自然醒,几乎不用倒时差,直接奔赴梵蒂冈博物馆,此行最大的意义是,亲眼来看看西方艺术史课上从ppt里看到那些文艺复兴作品。老朱曾经分享第一次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看到米可朗基罗的《哀悼基督》,噗通一声跪下。而我在西斯廷礼拜堂,对着顶棚的《创世纪》,突然有点理解那种感受,拿起手机,给老朱发了条短信,老朱,我看到了《创世纪》。老朱秒回他的标准型“哈哈”及加上“玩的开心”。
老朱是哲学系的老师,大学四年,我修了他的两门课《西方艺术史》《美学概论》,混了脸熟之后,就不时约几个小伙伴,去他家闲聊蹭茶喝,聊到饭点就去旁边的怡膳堂继续蹭饭。
最近时常想起老朱的一句话“对于生活的态度是,没有希望就不会有绝望”,当时年少觉得这是多么悲观的人生态度,现在反而明白老朱说的这句话,人生本无常,人性自带劣根性,明白生活的真相反而能帮助打消所有妄念,回归到“生活”的本质。
我脑子里没什么艺术细胞,老朱课上讲的和艺术相关的知识几乎都忘了,留下的都是闲聊扯淡的内容,但是他确实我人生意义上真正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的第一条信息是发给老朱的。
第二条信息发给高中物理老师,谢谢他将牛顿定律等讲的这么有趣。我高中时就读于省重点高中,在应试教育是常态的大环境下,却从物理层面点燃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第三条信息发给我的瑜伽老师,谢谢她带我走进了感知身体的世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于身体的感受是麻木的,没有仔细倾听过自己的呼吸声可以这么有存在感,不明白身体的美和心灵的美一样重要。
我还给其它若干称得上老师的人逐一发了信息,总计不超过1双手。
很多年前,韩愈写过一篇文章《师说》,短短500字,定义了“老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抨击了今之圣人越好学,愚人越耻学于师的恶习;描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翻译成现代文“老司机常有”的状态。
对于韩愈《师说》中的大部分观点,我是举双手认同,“老师”两字分量不轻,要担当的起“传道授业解惑”六字,和身份的高低贵贱、年长年幼无关;越是牛逼的人越有好奇心和学习欲,越是没什么货的人越觉得自己最牛逼。
至于提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认为是种文学用语,及需要符合特定的场景,才能成立。因为世界无奇不有,不乏打着“人生导师”、“你的老师”、“你的师傅”的幌子,却行使着骗子流氓勾当的人。
好老师和坏老师,两种物种都是合理的存在,只是前者稀缺,后者量大。
盘点金庸小说中好老师,屈指可数,基本也是主角光环。
比如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洪七公
比如杨过的师父小龙女、雕兄
比如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
比如令狐冲的师父风清扬
而坏老师的数字是好老师的几倍
比如杨过的师父赵志敬,
比如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比如谢逊的师父成昆,比如纪晓芙的师父灭绝师太,
比如星宿派各路弟子的师父丁春秋,
比如《侠客行》里没个好师父。
年纪太小遇到好老师,是件幸运的事,但会有种错觉以为人生处处是好老师。就好像在沙滩捡贝壳,刚踏入海滩就碰到一大片大放异彩的贝壳,会错误的判断接下来这一片海滩会随时遇到这样的贝壳。
事实上,如果在同样的时间期限内,在大学的时候遇到好老师的几率比之后踏入社会的几率高很多。而且相对更乱花入眼和鱼龙混杂。
盘点各种渠道遇到的、听到的好坏老师的案例,会发现好的老师各有个性和特色,但坏的老师却有很多共性。比如说,
“为你好”挂在嘴边:赵志敬抽打年幼的杨过,只教口诀不叫招式,在全真教掌教人面前是满口为了为了让他年幼走正道不重蹈他爹杨康后尘;岳不群舍弃令狐冲甚至动了杀念,在武林面前一副正人君子说是清理门口,以免其误入魔教。而在现实世界中,也同样存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出口就是“为你好”,但却做着伤害你的事情的所谓老师,所以对于喜欢“说”的老师,长个心眼。
关键时刻,你被推上去挡箭:丁春秋和人打架时,但凡打不过就随手抓起身边的弟子上前挡一掌或者挡一剑。我的好朋友小S一直觉得自己的mentor特别牛逼,后来有次项目出现了问题,在大会上,小S被自己的mentor推到台前进行批判,而小S知道这里面主要的责任不在于她,而在于她的mentor。
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你的成长会让他很生气:射雕英雄传中,作为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虽然武功很差,但是他们依然称得上是好师父,一是在郭靖年幼的时候,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在沙漠中寻到郭靖并带他走进了武侠的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后来郭靖学会了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武功大大超出自己,但看江南七怪的反应,确实内心为郭靖高兴。
眼睛,重点看眼睛:好师父、坏师父,其实都会责骂徒弟,但是有一个很容易辨别的方法,是否内心为你好,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的眼睛,眼睛是最不容易作假的。
为人师者,凤毛菱角,难遇,遇到要珍惜。应个景,祝真正的老师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