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看《福格行为模型》,目前刚看了前几页,做一下记录。本书讲到人的行为主要包括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要素,但是动机是不稳定的,随时变化的,所以不能想着靠“动机”去实现长期的目标。比如照镜子看到自己很胖,突然觉得自己必须减肥。看到别人读书,读了很多很多书,想着等到年底的时候看到自己读过这么多书一定会很幸福,就想着自己也要读很多书。看到别人有很庞大的个人知识笔记,自己就想建立一样的笔记体系,以后需要找什么都随时可以找到。但是这种对未来憧憬的感觉会突然来,突然走,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这种感觉,也就是“动机”。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我们要将自己的愿望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只有自己的注意力落到很具体的行为上,才能逐渐实现长期的改变。
今天我继续处理用navicat导入CSV表格数据过程中的产生的错误日志。我觉得以目前领导给的心理时间应该不是很长,我应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想费劲儿去研究了,但是我又想了一下,做一件事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做的过程中的收获,而不是唯结果,不要只能从结果中获得乐趣。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试用了kimi写python代码实现批量删除几百行错误数据功能。我感觉通过程序实现需要手动得很久的事情挺有成就感的。
今天我花了好长时间处理了当初出差的费用情况,如果当初回来就把费用计算清楚就好了,就不必现在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了,这也是一个子系统,当费时低效的子系统过多,人就会疲惫不堪,人需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身边暴露出的低效系统,然后想办法优化它。
现在还存在一个每天睡得太迟的问题,白天精力不足。主要是感觉自己白天没做啥,总是想晚上多做些事情挽救一下,会看公众号或者电子书,或者在电脑上看看有啥可以做的,导致睡得晚,白天又低效,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