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自律的关系(摘录)

2022年9月2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609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460次  咨327、观96、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611次

    比起培养兴趣,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更关注孩子是否自律,所以我想谈谈兴趣与自律的联系。

为什么有的孩子自律,有的孩子却很难自律?

如果去找那些比较自律、能保质保量地做完作业的孩子,问他觉得学习痛苦吗?他绝对不会觉得痛苦。但是你问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不自律的、做一会儿作业就走神的孩子同样的问题,他一定会告诉你,学习很痛苦。由此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是自律还是不自律,与他做某件事痛苦不痛苦有很大关联。而什么事情决定他做这件事痛苦不痛苦呢?答案是他有没有兴趣。

所以,我认为自律的本质就是兴趣。

有些家长或老师认为,孩子不自律就得多管管。有些孩子被家长管束得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多家长会认为,经过长期的管束和训练,孩子就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

这是一个伪命题,就像我刚才说的,自律的前提是兴趣,而兴趣绝对不是通过别人的管束就能产生的,兴趣一定是被激发、被保护出来的,而不是通过长期的“他律”被约束出来的。

我读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学习学得特别辛苦,我每天凌晨1点睡,早上6点起,还得了一次严重的胃病,短短3个月的时间,体重下降了20斤。

有个家长就问我,那个时候觉得痛苦吗?我其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经那位家长一问,我思考了一下。我觉得不痛苦,因为那时的我其实是在兴趣的激发之下,产生了一种自律的力量。

我不是为了别人而学习的,我学该学的并乐在其中,我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没有抵触的心理。这种自律是怎么来的?这还是要回到我刚才说的兴趣上,而我在高三时能那样做,是因为从小到大经历了长期的兴趣培养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我也不例外。我小时候特别爱问妈妈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其中有两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件事就是,刚上幼儿园时,我学了加减法,然后就想知道什么是乘法。我问妈妈什么是乘法,那天妈妈正着急出门,就匆匆忙忙地对我说:“以后老师会教你的,我走了,拜拜。”

第二件事就是,我听别人说了一个词——鲁莽。我就问妈妈“什么叫鲁莽”,妈妈也解释不出来,含糊其词地给我解释:“就是脾气不好,粗鲁……”,我还是不太理解,但是她一说脾气不好,我就想到爸爸有时候脾气不好,然后我就问妈妈:“妈妈,我爸算不算鲁莽?”当时妈妈就不说话了。

如果我问妈妈“什么是乘法”,妈妈趁机把我教会了,我是不是就会产生成就感?当我学会了乘法、有了成就感以后,我是不是就会好奇什么是除法?我自己再去学除法,这就形成了兴趣的双螺旋结构。当我们的兴趣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尊就会发展出来,因为当我们被兴趣推动着去不断探索时,我们会越来越肯定自己的能力。什么叫自尊?自尊,就是你可以自己肯定自己。

看一看身边的人,你觉得自己应该比谁优秀,或者你觉得你和谁处于同一个水平,就表明你的自尊心有多强。当一个人有自尊的时候,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像谁一样,我一定要做得像谁一样”。当你心中有了榜样,而且你真的愿意为了达到榜样的高度而努力的时候,自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所以,自律的形成过程就是:好奇→成就→自尊→自律。

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老师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这隐含一个原理——黑白球理论。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内心可能都像一个空箱子,当我们得到外界给我们的积极响应时,相当于往箱子里装了一颗白球;但当外界给我们消极反应时,比如被批评、被打击或者做事情遇到困难,就相当于往这个箱子里装了一颗黑球。

当你的箱子里全是黑球或黑球很多时,可能再有一个新的黑球,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一个人失败很多次,每次失败都不被理解,当他再一次面临失败时,他的感受往往比那些失败后得到安抚的人更消极。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的经历中装进内心的白球不够多,当他进入社会时,他往往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社会的残酷会让他们内心装很多黑球,随着经历的丰富,黑球越来越多,等到最后整个箱子中黑球占了多数的时候,很可能会引起他自尊的坍塌。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尊?自尊一定是我们给他装入足够多的白球。如果白球足够多,当他走入社会,冷不丁地进来一些黑球,他也可以用原来的白球去消化它们。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抗压能力强的人,大多不是从小遇到非常多消极反馈的人。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装入白球呢?答案是我们要认可孩子。比如,他们好奇的时候,我们去鼓励他的好奇心,而不是打压他;当他遇到问题时,帮助他获得成就感。当他们“箱子”里的白球足够多时,就会形成健康稳定的自尊,这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这时,自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他会在好奇心和成就感的相互作用下更好地管理自己,而不是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管束。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正激发他内在向上力量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合理的教育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