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老姑一直在催我把五线小城市的房卖掉,去二线城市买一套新房子,哪怕只是小小的公寓。虽然七八年前就动过不少小心思,但因为自己的拖拉、懒惰和不坚决,即便心里很明白的事情也没有勇气和动力执行,于是眼见着涨价、限购,错过了上车的机会。
眼看着通货膨胀让纸币缩水幅度越来越大,加上有人“推”着走,就又有了“热度”。但投资房产是家庭重要的决策,熊大依然不支持,加之以前的判断失误,于是主动跟小恬聊聊过去的事情,希望从中梳理出眉目,也听听她的意见。
聊天过程中,想起一桩桩陈年往事。突然感受生活看似一天天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回望30年前,“翻天覆地”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貌似也并不算夸张……
上小学时,连坐公交车都新鲜的我,只想着象隔壁或者楼下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有一天能够顺利“接父母的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度余生即可。结果小学毕业后,这个政策随着国家的发展逐步取消,现在听起来像是挺好笑的故事。小恬莫名其妙问:为什么要跟上一辈人做一样的事情?如果不喜欢呢?我想,当年的自己大致也曾考虑过,但大环境所致,反倒不觉得异常。
初中毕业时,几个同学围坐在简陋2层平板楼的小房间里,探讨以后是否能找到月薪高达800元的工作,如果答案为是,简直是超级富足的人生赢家。当我在记忆里找到这个片段并告知小恬时,她笑得前俯后仰,感觉聊天比日常有趣很多,简直不象平时的我,搜肠刮肚也讲不出一个笑话来。
看着小恬的反馈,自己也在心中感叹,不过25年而已,一个世纪的1/4,我以为波澜不惊的生活,其实在时光的雕刻中,已完全不是当初想象的模样。
工作十年后,不仅顺利完成月薪“高达”八百的目标,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只是2007年时十万元的借款,让熊大一夜之间白了头。我虽不至于此,但也异常担忧,认为一辈子都要背着“巨额”负债过日子。
眼光不够长远的我们,在数十年中,多次被95%以上不可能发生的事,一遍遍催生焦虑情绪,浪费掉许多本可以用来学习新知或享受生活的美妙光阴。
买下第一套房后不到十年,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我,在没有任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头脑一发热,又借款买下郊区第二套房,也正是无数错误投资决定中较为重要的这一次尝试,成为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心事,以及小恬嗤之以鼻的笑柄。
时间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每个人成长。
小恬好奇平日自诩头脑还算清楚的我,为什么主动讲出很糗的陈年往事,我则直白表示目的,除了让她看到我“弱智”的一面,提醒我避开更多的“地雷”,在投资方面达成共识外,更希望“我踩过的大坑,你尽量绕着走”。
当然,心里也明白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命中无数的变数,本来就属于盲目闯荡的我,经验之谈只能是参照系,绝不能成为坐标系。
何况,就算是真理类的经验(比如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也不是个个具备天赋,或者能沉下心来,在真正在有限的时间里,给自己搭建一座通往未来之路的“捷径”。
欣喜的是,小恬这一代孩子并未完全成长于“匮乏”的世界里,因此对于未来有着更美好的憧憬,以及对自己更清楚的认知,与我的反应——“看到新世界大门打开时,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般不知所措”相比,她对未来有着现实和朴素的想法:一间房、一张床、一坐城、一份可以令她成长的工作。或许在望女成凤的父母眼里,这样的想法太过简单,但17岁出头时能够有如此认知,在我看来已然相当出色,希望我还能被“榨”出更多的油水,让她站在肩膀上走的更远。
和小恬聊完后的深夜里,静静躺在床上想到N年前17岁的自己。当时给自己订的目标,早已超额完成。可不满足现状的我又产生了更多或许终身难以企及的需求,小恬的未来也应如是。
我们必然都会再经历多次的失败,但正如丘吉尔所说——“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改”,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吧。
夜很深,日子还很长,各自有了新目标的我们,睡的很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