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其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优良的设计离不开适当的材料选择和合理工艺应用。好的材料是设计的载体,好的工艺是好的设计落地的保证。
功能,造型形象和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就物质技术基础而言,具体的是指材料、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制作程序中的基础事项。三者互为影响,互为弥补。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出现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创新应用对于产品的发展和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业产品设计史,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1998年苹果推出imac G3,使用了半透明的塑料,与以往的主流机型大相庭径。它由半透明的"邦迪蓝“塑料制成,并以蛋形环绕在15英寸的显像管周围,当年推出时一扫PC界产品沉闷的风格,使千篇一律的电脑市场一下子生动起来,一下子引来不少效仿者。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把一次模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椅---潘顿椅。潘顿椅外观时尚大方,有种流畅大气的曲线美,其舒适典雅,符合人体的身材,潘顿椅色彩也十分艳丽,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至今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不得不说的是,潘顿椅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新材料、新造型、新工艺都集于一身,这些都注定了其必定成为经典而名垂史册。 潘顿椅的结构无疑是简洁的不能再简洁了,所有功能结构都融合在一块整体的塑料板的造型之中。
豆袋椅和蚂蚁椅,众人追捧的设计,历久不衰。好的设计是有寿命的。
经典的设计通过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开拓了新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新领域,同一类产品,可以采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的制作方式,从而达到,更新颖,更先进的效果。材料加工性能的不断优化,不仅使产品设计师的发挥空间不断扩大,为工业设计发展增添了瑰丽色彩,更是影响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从木材、陶瓷到金属、玻璃和塑料,人类不断在探索着新材料新工艺,材料和工艺的不断创新实现着人们对于产品的各种期待,新工艺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附加价值越来越高。一代又一代的好用又好看的产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当代产品设计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CMF间的竞争,在同质化的产品品类设计上,新产品设计都应考虑用何种材料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什么样的颜色搭配,以最合适的选择达到最佳的效果。
以iPhone/品牌手机为例浅谈色彩
从iPhone6到iPhone7,苹果这几年保留了一如既往的设计语言,外观上仅做微小变化,而伴随推出的新色彩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会引领潮流,引发各大厂商纷纷效仿。从人们口中的土豪金,玫瑰金,到亮黑色,再到17年出现的红色特别版。
年度代表色的运用也是一大趋势,在产品上的运用,这也是一项对消费者需求的新探索。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类的颜色并不为走量,而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营销效果。年度代表色并不代表年度流行色,这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色彩的运用还有一种情况,品牌形象推广,或者有纪念性价值的,如上文提到的iPhone 7/7plus 红色特别版,比如一加手推出的四周年纪念版一加5T熔岩红。
色彩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理性的,设计师的创意发想和工艺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颜色更加准确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面对消费者不断提升的个性化和定制需求。也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进化。关注色彩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与材料
手机电子产品,可能是目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最为丰富的产品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一方面要考虑材料是否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即满足其物理、化学、机械性质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所选用的材料是否能表达设计的高层次的要求。包括各种感情、文化等的表达。再者,应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何种材料,三者缺一不可。成功的设计,是将三者巧妙、有机地结合。”
材料是感性的,产品的材料直接决定了与产品与人的互动,信息革命下,创造了对于形态和色彩重视的倾向,但是触觉和嗅觉是永远无法通过网络和印刷品传达的。我们拿到手持产品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莫过于“手感”,何为手感,自然是手握或者操作时,产品对触感的反馈,这个反馈不仅仅在于产品的造型元素上,比如圆角的光滑度啊等等,更多的一个因素就是产品的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实现的给用户触觉和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常常会说“这种材料很常见啊,这就是XX材料而已”,与此同时也经常懊悔,为什么别人想到用这种方式呈现,而我就想不到呢?优秀的材料需要合适的工艺来雕琢它。
设计师在与技师讨论时,对于一件作品所设计的新技术,他要面对的是对某种材料物理特性的把握:刚性,韧性、惰性,弯折或加热引起的变形。设计师要充分发掘这些材料的特性以便创造出新的产品。
对于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理解,是设计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在“理解”背后的另一个词是“动手”边做边思考中最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设计师对方案的职责要行使到最后一刻,专注于实实在在的设计目标,对产品的构成、制造环节与工艺流程有深刻的认识,是“好设计”的本源,也是一种在工业文明背景下值得推崇的“工匠精神”。
图片来源:互联网
参考文献:《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