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他虽然是纳粹德国对外侵略的重要帮凶,但是凭着他那过人的军事素质以及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因为他行动迅速、行事果断,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尤其擅长沙漠战,所以被世人称为“沙漠之狐”。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的海登海姆。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母亲是当地政府官员的女儿。小时候的隆美尔个子不高,身体也很虚弱,还特别不喜欢运动。但隆美尔从小就非常爱好机械,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由于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军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高,有很多特权。德国的平民通过军功可以获得贵族的称号。于是在父亲的鼓动下,在别人看来弱不禁风的隆美尔就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加入当地的第124步兵团。三个月后,隆美尔升为下士,不久又升为中士。1911年3月隆美尔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毕业后隆美尔回到驻扎在威卡尔登的第 124 步兵团训练新兵,并获中尉军衔。
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隆美尔任警卫连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任步兵排长,随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尼亚和阿尔卑斯山地等地。他在此时已显示出了坚强的意志,勇猛过人的拼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善用计谋等特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隆美尔的官运并不亨通,上尉的军衔一直伴随了他12 年。
从1919年起,他先后担任过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1937年,隆美尔完成了他的军事著作《步兵进攻》,这书本出版之后,很快成为德国当年最畅销的书之一,连续再版18次。该书是隆美尔在军事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一战中的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的思想强调的是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一思想与希特勒向外扩张的思想不谋而合。正是凭借此书,隆美尔受到希特勒的赏识,于 1938 年调任大本营卫队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1940年2月 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1940 年5月,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电战,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人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人侵的任务。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
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于是,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亲自到岸边去了解敌情,寻找渡河的最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并且用重炮封锁了缪斯河,这使得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此外,所有的渡河工具几乎全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缪斯河。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8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16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彼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立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隐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后,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向法军发动了迅猛的追击。他不顾法军重新组织反攻的危险和个人的安危,总是冲在最前面。1940年6月20日,隆美尔装甲师占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在这不到6个星期的战斗中,他的装甲师前进了 350 多千米,其中最后四天达220千米,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
9.7万余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百门,成为参战的德国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他所带领的部队也被恐惧的法国人称为“魔鬼之师”。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往往就能够获得胜利;静止等候战况发展的一方,常常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的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这一经验成为他后来作战的主要指导方针。隆美尔在这次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希特勒的高度赞赏,他也因此而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法西斯德国的媒体也借机大肆吹捧隆美尔,逐渐把隆美尔塑造成为德军的“战神”,为德国的对外侵略虚张声势。
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援救被英军打得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后,立即对前线地区作了空中侦察,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于是他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2月 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2月末,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3月,又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 720 千米,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
9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乘英军立足未稳,又于4月2日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人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通过这一战,隆美尔开始名声大振,顾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2 年下半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北非战局开始向不利于法西斯德国的方向转化。10月23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率领第8集团军向德军发起攻势。希特勒立即将正在休养的隆美尔重新派往非洲。11月,隆美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被迫撤军。
1943 年3 月,隆美尔奉命回到德国,希特勒命他免职疗养。同年7月,隆美尔出任驻北非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在1944年6月6日攻人法国后,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并想违背希特勒的意愿结束战争。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3~5个月内占领鲁尔区,战争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结束。
但历史没有如果,他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卷人到一起行刺希特勒的事件当中。虽然行刺失败,但隆美尔由于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也受到牵连。刺杀行动失败后,希特勒给隆美尔两种选择,要么接受法庭审判,那样就会身败名裂;要么服毒自尽,那样“帝国”将对他的叛逆罪进行保密,他的亲属可领取抚恤金,还可以为他举行国葬。隆美尔选择了后者。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希特勒果然履行了他的诺言:对外宣称隆美尔陆军元帅在归国途中中风去世,为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希特勒亲自为其送葬。表面上看,希特勒对隆美尔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希特勒是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来挽救他那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
虽然隆美尔至死都在为第三帝国效劳,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战绩显赫的传奇式人物。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20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但是我们在肯定他的军事才能的同时,更不能忘记他是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帮凶,而且是希特勒身边最锐利的武器,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