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的最初印象
早在2014、2015年时就听说过敏捷开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直没怎么用过。直到2016年,公司开发团队规模扩大,以往的模式管理起团队来,显得很是臃肿不变。于是按app的大模块划分敏捷小组,每个小组专门负责当前模块的研发任务,号称敏捷开发。小组包括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但是没有UE 和UI,需求一般也是上级部门规划,安排UE,然后统一给小组做需求说明并限定完成期限。小组只是执行而已。那时候,对敏捷的印象就是开个晨会,大家各自跟组长说下进度情况,仅此而已。
真正开始
在17年换了一家公司,才开始真正做起敏捷来。当时团队也是因为规模扩大,web端、后端和移动端人员过多,因此按照职能各自划分来敏捷小组,移动端正好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组,主要包括移动端开发和测试人员,当时也没有固定的需求人员,UEUI是部门共用。公司处于整体敏捷转型,有专门的研发管理部,我们部门有个专门的敏捷教练,负责这几个小组的敏捷转型工作。当时大家对于敏捷也是比较陌生,基本都没真正使用。对于ScrumMaster也是部门领导询问个人意见后指定的。而我后来也成为其中一员,对此也是比较感兴趣,根据教练的指导手册,开始做计划会、站会、总结会等流程。做了两三个迭代后,发现使用敏捷开发后好像效率下降了,会议增多了,感觉还不如不使用呢,我也很困惑。
需要学习
既然做了ScrmMaster,还是想把这个东西做好,毕竟敏捷开发在业内的声誉很高,之前没有机会接触,现在终于可以实践了,很是兴奋。于是网上各种查资料,最终找到了优普丰的免费讲义,这个讲义是我对敏捷开发的一个真正意义的入门。系统的了解了敏捷开发是什么以及Scrum的各种知识,这才对Scrum有个全面的了解。后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Scrum的知识总结了下,做了一份培训资料,在小组内做了一次培训,但是效果并不好。一方面知识量太多,更为主要的是自己在讲解时并不能很生动的解释,很多时候都卡壳了,自己都不明所以了,很多知识只能照本宣科的读了一遍,至于效果肯定不好。但总算有了个开头。
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执行敏捷开发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使用敏捷后我的开发效率下降了;感觉敏捷开发没有给我们带来好处,反而拖累了;用户故事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相对估点等。我其实一直也很困惑,对于大家遇到的问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上网查些资料,但总找不到豁然开朗的感觉。后来上了CSM的课程,感觉对于Scrum的理解有了深一步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顺手了。但还是有一些问题,于是想在敏捷之路上再提高一层。
且行且学习
目标:
- A-CSM
- CSP
-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