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2020-6
【日】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1月第1版
我读过两三本村上春树的小说,但感觉不大,但对他的随笔我是比较喜欢的。这是从他的那本随笔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开始》。我从他的随笔中觉得他是一个比较真诚的作家,也很喜欢他对生活和写作的态度。这次,我读了他的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后,更加喜欢他的随笔。在这本随笔集中,他就像与你聊天一样,把他在做小说家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很亲切,而且显示出他的独特个性,还有点幽默。
在他谈论对小说家这个职业所遇到的多个问题过程中,我除了关注他的思想之外,还特别关注他的成长经历。我想在这次的读书笔记中把他的成长经历整理出来,就好像是为他写一个小传一样。
村上春树,生于1949年,是家中的独生子,饱受父母的关爱,从小到大,几乎从未遇到过挫折。
他在阪神地区宁静的郊外住宅区长大。读书不太用功,成绩还过得去。他从小就喜爱读书,捧起书来便心花怒放。他很得意地自认为,从初中到高中,想他那样读了那许许多多书的人,周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高中读到一半的时候,他出于好奇心,开始阅读英文原版小说,但英语成绩并没有因此而变优秀。这让他认识到,日本高中的英语教学体系并不以教学生灵活实用的英语为目的。因此他对上学并不是很感兴趣。 另外,他还喜欢音乐,听过各种音乐。他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使得他经常用音乐来比喻自己写小说的过程。
后来他考上了早稻田大学来到了东京。由于遇上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校园纷争”风暴席卷校园,大学长期被封锁,学校几乎不用上课,他度过了一段荒诞不经的学生生涯。后来他沉迷于书籍、音乐、电影的世界,还长期在新宿歌舞伎町通宵营业的地方大功,邂逅了形形色色的人。
但还没有大学毕业他就结婚了,随之为生活所迫开始工作。他讨厌进公司就职,不愿想体制摇尾乞怜,就决定自己开家小店。那是一家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因为他当时沉溺于爵士乐。那是1974年的事情。周末,他还在自己的店里举办现场演奏会,吸引了不少爵士乐手过来表演。但开这家小店使他们夫妻俩负债累累,他们每天早起晚睡,省吃俭用,花了三年时间才终于偿还了所有债务。后来,他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去大学上课,花了七年时间总算毕了业。后来,由于小店所在的大楼要扩建,他们只好把小店从国分寺迁到市内。但又添了新的债务,这使得他总也无法不慌不忙地静下心来。
总之,村上春树对自己二十几岁的记忆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干体力活,在时间和经济上都没有余裕去享受青春。但即便是在那时,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捧卷阅读。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他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
1978年4月一个晴朗的午后,那时他已经29岁了,他到神功球场去看棒球赛。在看球赛的过程中,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他回忆那时的感觉,“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然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我的掌心,我对此一无所知。当时就不甚明白,如今仍莫名所以”。
比赛结束后,他去买了稿纸和钢笔。夜深时分,结束店里的工作后,他坐在厨房的饭桌前开始写小说。只有那时才是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那样,他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写出了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他把写出来的小说读了一遍,连自己都觉的很失望,觉得很无趣。为了改变思维方式,他搬出了收藏的英文打字机,试着用英文写起了小说的开篇。但他的英语写作能力有限,只能使用有限的单词和句法来写短句。但正是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而且他发现,尽管词汇和表达的数量有限,但只要运用不同的搭配方式,也可以十分巧妙地传情达意。然后,他就再次把英文打字机收起来,将英语写成的开篇“翻译”成了日语,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那样的文体让他对写作茅塞顿开,让他领悟到,日语无非是功能性的工具而已。
最后,他用这种新获得的文体把原来的小说重写了一遍。从那时候开始,他就觉得,串座文章近似于演奏音乐。后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感觉,也就是要保持节奏,找到精彩的和声,相信即兴演奏的力量。
后来,《群像》的编辑通知他,《且听风吟》闯进了新人奖评选的最后一轮。但那时,他已经忘记了曾经想这个编辑部投稿的事情了。最后,他获得了新人奖。这个奖项的获得,使得村上春树感觉到自己获得了成为小说家的入场券,后来,他就成为了职业小说家,一直写作写了三十多年。
2020年2月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