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参加“谢称发名师工作室”已有一年时间,回顾这一年来,在谢称发名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送教,一起研讨,一起聆听,一起阅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视野大开,奋力直追伙伴们成长的脚步,在教研、课堂教学、理论涵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师德:虔心涵养
主持人谢称发老师身体力行,给我们于躬身示范。谢老师是个特别勤勉的人,每天坚持阅读、写作,到各个学校、社区、各级研训活动中进行讲座、上示范课,指导学校、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等。谢老师这种根植一线,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写作的务实品质,深深感染了我。包括工作室的其他伙伴,一个个身怀绝技,依然勤勉耕耘。让我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奋力直追。
二、理论:共读提升
工作室还成立了“清韵读书社”,在这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共读各种理论书籍,分享阅读书收获,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我这一年来,读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未来课程想象力》《给教师的建议》《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等三十多本书,很好地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教育的理解,触发了对教育现象的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让自己不断扎根成长。
三、教研:辨析碰撞
在这一年来,我们工作室一个月一次研讨活动,到过四个县市参加送教活动。每一次活动前、后,主持人谢老师都会组织大家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聚焦名家名篇的1+X阅读”“基于‘双主’的古诗文教学”等,大家在激烈的辨析中,研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但对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每个人都要承担任务,或讲座,或上课,我在一次次的承担中,在师傅、伙伴们的指导鼓励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四、反思: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说过:“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捷径。”谢师傅自己是个笔耕不辍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积极行动起来,每天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谈话、典型教育现象、家访情况等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得失,得,得在什么地方,失,失在什么地方,有些课学生表现很好,是为什么,有些课学生不喜欢,那又是为什么。我统统记下来,坚持每天不少于500字的写作,现已累计达20多万字了。在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好地理解,有了自己的主张。
总之,在这一年来,在主持人谢老师及所有伙伴们的指导引领下,我不断扎根,像树一样向阳成长。我会继续追随大家成长的步伐,不负初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