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中前后出场了几个出家人,有馒头庵的静虚、智能,有清虚观的张道士和天齐庙的老王道士,不过这几位所占的篇幅加起来都不及大观园栊翠庵里的妙玉多,不过这也难怪,妙玉可是太虚幻境里十二钗在册的正主。
妙玉第一次出现,与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先声夺人,未露面已吊足人的胃口。
书中第一次提到妙玉,是完全出自别人的口中。当日大观园落成,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和凤姐报告采聘访买小尼姑小道姑的情况,提到“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只这一番话就画出了一个与佛门格格不入的贵小姐形象,让人不禁想知道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
其实,妙玉并非甘心出家,她入空门完全是无奈之举。 她自幼多病,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前前后后买了很多替身,只是未见好转,才不得不出家。她出家一非信仰虔诚,二非一心向佛,无非是与佛祖做个交易:我入你门,你保我平安。所以虽身入空门,却仍不愿剪去三千青丝,割断与红尘的一缕联系;再则,身边尚还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服侍,那自然坐卧起居都无需亲自动手,这可和出家人所讲求的清修苦持的理念背道而驰。怎么看妙玉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以修行为名的生活体验,只待时机一到就还俗,悄然再入红尘。这就是判词所谓的“云空未必空”了。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带她在大观园里四处参观来到了栊翠庵,这次是妙玉的第一次正面出场,也正是这一次,将妙玉的世俗、势利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不用特别交代就知道贾母对茶的偏好,不论是往日贾母来过所以记得,还是留心特意的打听来的,总之是很上心的。但对村妇刘姥姥就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刘姥姥是个贫穷村妇,所以只用了一下那杯子,喝了一口茶,那个杯子在她眼里就成脏东西了,直接打算丢弃。
有人说也不能怪妙玉嫌弃,全是因为她有洁癖才会这样讲究,那怎么紧接着“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回过头就用自己的杯子给宝玉斟茶。一个待客的杯子,被刘姥姥用了都嫌脏,自己亲用的杯子,与人共用反用得心安理得,怎么这一时洁癖就又奇迹般的好了?看人下菜碟竟是这个佛门中人的家常便饭,世法平等于她全是空话。这又是判词所谓的“欲洁何曾洁”了。
其实妙玉此人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一边说着“侯门贵府,必以势压人”,一边还是进了大观园,住到了栊翠庵,毕竟这里吃穿用度都有着落,终究人还是得在生活面前低头;她一边清高孤傲,性格孤僻,一边又渴望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会特意的拉着宝黛二人去喝私茶,会在中秋夜与湘云和黛玉论诗联句。她其实很孤独,但是又不愿与人深入交往,自谓“槛外人”,其实她从来都没有踏出红尘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