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教育界也不另外。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和兴成长每周相约,接受来自信息化2.0时代的洗礼。这场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风暴,已然如春雨般浸润了我的心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在兴成长计划的直播课堂上,各位老师指点迷津,让我们和一线城市的老师们一起共享资源,共话教育。王子老师和晓粧老师带领我们领略极简小程序和学习类APP给课堂的妙趣横生。每天清晨“聆诵”诗歌美文不失为一种快乐;“株洲天元教育督导”可以帮助我进行班级管理,及时对班级日常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记录,阶段性地对比发现问题和进步,作为班级管理班会课的材料,还能用于课堂教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找模板”,再完成一些没有思路的任务时我就可以省劲多啦!有了“小年糕”,“票圈长视频”我就可以和家长同学们分享孩子们幸福快乐成长的瞬间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建设班级。用“MUM互动”,“手绘微课Lite”我也能成为一名网师,帮助孩子能更好地补差解决问题啦!“听写我帮忙”可以作为作业前检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作业,巩固字词等基础知识。
在唐晓勇校长的《信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课程中,让我们了解在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了各种生物。春天柳树发出的嫩芽、夏日满山盛开的百花、秋季压低枝头的硕果、冬雪覆盖依旧翠绿的松柏……看到它们,你也会感叹自然之美吧!那你可曾跟我一样,要想尽办法做大自然的双手,帮它记录这些点滴的美呢?在王思思老师的课上,我找到了完美的答案!梁勇校长《教学PPT的设计制作》,朱思思老师《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 钟文妙老师《项目式学习(PBL)设计》则是分类引领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多学科的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效果。
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