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文化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机制是什么?读了本章内容,我的理解是:课程文化包涵生成文化、合作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实践文化等;使命是课程文化的再造;机制包括赋权机制、发展性评价机制以及对话机制等。
基予共同理性的共同体形成
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建树,释放一线教师的专业能量。课程改革要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学的对话中心的教学;从甄别性评价走向发展性的评价。新课程要求教师弘扬团队精神,基于共同的课程理念而合作,而不是一种工作的形态来操纵。新课程的实践过程的是文化生成过程,是基于共同课程理性而形成的共同体。它创造的是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的教科书的系列。
基于专业对话的话语系统的变革
新课程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过程。通过这种行动研究,把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习得的课程 ,从而实现课程的内在的文化意义。关注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强调“教师即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程实施的焦点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的学习是旨在变 “灌输中心教学”为“对话中心教学”的基本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尊重专业精神。更新观念 要关注教师“实践性的智慧”,要分享教师的故事;要尊重教师分享过程中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和分享反思实践的愿望 ;要鼓励一线教师分享的勇气。要关注继承,对传统的有效继承同时,注重对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继承。
基于实现新课程改革思维方式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尤其在思维方式上,我们要实现几个“突破”。突破单体学校的固封,突破形而上的指标体系和人为操作的框架,突破强势的话语权的威权引导,突破技术范式限制。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精准化的三大要素设计。一是内容标准:反映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指明不同学年的学生需要达到的成就目标。二是成就目标: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础学力”。三是机会标准: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 而确定的教学规范、关系规范以及课程资源的分配规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看看是否确立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学生的智慧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否形成伙伴式团队文化,学校是否成为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