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信心满满,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一定能做成,热情保持一段时间被现实狠狠教训,这个教训过程很长,会在你迈过一个坎以后再给你设置下一个坎,你做的事情越大这个坎就会越多越高,而且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最后能成事的就会到达一个新台阶。
所以,这个从知道你能成事与你真的去做成了事,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就像我最近在践行的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没做每日具体工作统计前,我觉得我用在读书写作上的时间,每天肯定超过8小时,等我开始记录后,现实是工作日也就4-6个小时,周末平均可怜的不足2小时。
真实的数据真是啪啪打醒了我,因为我在阅读期间,经常是会被其它事情勾走的,我坐下来阅读的最长时长不超过2小时,几十分钟被勾走的频次特别高。
忘了曾经看到的那本书中讲到,人的精力一旦被其它事情干扰,再回到原来的状态需要15分钟,这说明,我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能更短。
作为全职自媒体人,如果每天的时间还没上班族下班后做自媒体的利用时间还长,那我怎么能比别人做得好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全职做自媒体的人呢?
所以凭感觉的知道和实际统计的结果,如果不去确认,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再比如,我们知道吸引力法则,所有我们每天经历的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我们知道想要美好的生活,就要对参百年的人、事、物报以感激和热爱。但是面对老公的懒惰、孩子的调皮和无理的陌生人,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去爆发、指责或是跟自己生闷气。因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实在是太难了。
但并不代表,在知道与做到之间我们普通人就不能逾越。
我们可以让自己一点点的跨越,以前遇到孩子考试不好的指责,变成“我相信你对自己这次的成绩也不满意,我们一起看看错题”。我们跨越发脾气到控制情绪,从知道自己用于重要工作的时长就去想办法延长时长和精力,每天多坚持5分钟,也是胜利。
完成任何的事哪里都是速成的。不都是跨越一个个小坎,成就了大事嘛。
拼在最后拼的还是谁能在过程中更耐得住。十万八千里也是由几千里、几万里累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