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曾经品尝过的美食味道,都会被舌尖味蕾深深地留存在脑海里,虽然大多不会魂牵梦萦,可一旦勾起对它的记忆时,却又回味无穷,让人感慨连连。
就像此时,越是临近春节,越是勾起对旧时光里春节美食的记忆。腊味,是念念不忘的其中一味,而腊味中的腊肠,更是情有独钟。
其实,为春节准备的美食年货,早在节前个多月前就陆续着手张罗了。单说这腊味,秋寒交替,天气开始变冷、变干燥的时候,就可以买肉制作。
但凡是肉类,巧手的人家都可以把它做成腌腊、风干、糟醉或烟熏。我们家偏好腌腊的做法,五花肉切成大条块、半肥瘦猪腿肉切丁,按自家口味喜好,在肉中加入白糖、精盐、酱油和酒等私家配方。第二天再把腌制一晚的肉丁灌入肠衣扎串、五花肉块穿好麻绳,挂在屋檐下的竹竿上,接下来晾晒的活儿,就交给时间了。
俗话说“秋风起,晒腊味”。在我的味蕾记忆里,就有腊肉、腊肠、腊鸭、腊鸡和腊鱼,还有鸭肾、猪舌、猪肝……在曾经物质极为缺乏的年代,一到秋日,大人们会盘出日常省下的肉票去大采购,自己晾晒腊味。不过晒好的腊肉腊肠舍不得吃,要等到年节再蒸熟摆盘,过节的席面有了丰富的肉菜,才不会在宴请亲朋时失礼。
于是大小孩子就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买肉、腌制、晾晒,眼巴巴地看着晾晒风干大半个月的腊味,被妥善存放收藏。期待过年的小心思愈发强烈,就像馋虫在肚子里翻滚,挠心挠肺。
终于等到那日,新蒸出来的腊肠、腊肉泛着油光,肌理红黄相间甚是迷人,切得薄薄的肥肉部分晶莹剔透,香气扑鼻。夹起一片放入口中,咸香与甘甜在味蕾绽放,从秋天就揣在胃里的期盼才得偿所愿。或许也正是这份得之不易,记忆里才深深烙下了腊肠的味蕾印记。
春节期间,少不了邻里亲朋相互拜年。腊味就是各家宴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菜,好客的主人会用精致的骨瓷小碟,把切片的腊味整齐地码好,至少有腊肉、腊肠、腊猪舌、腊鸭四份,还搭配着温热的家酿米酒。跟着大人去串门拜年的小孩最开心的,无非是借着长辈觥筹交错的空档,席卷喜欢的美食,饭罢还煞有其事地评价哪家哪家味道好。
有些遗憾的是,没有好好去学长辈拿手的腌制腊味绝活,即使是母上亲授的配方,可自己做的腊肠总觉得差些味道。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又因腊肉腊肠制作工序繁琐,这些年也尝试去市场上寻找,却也不尽人意。
味蕾的记忆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或许,是因为在城市石屎森林过春节的感觉越来越淡。或许,记忆里的味道并不仅在于食物本身的美味,还因为味道深处融入了童年的美好。回味的不仅仅是味道,更多是对流逝时光的一份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