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和意志力,哪个更能提升执行力?——《微习惯》读书笔记(二)

我们昨天说到,执行一个计划,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启动,第二个是坚持。

先说启动的策略。

为什么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做计划,然后就没有然后呢?

回想一下我们的过往”启动失败“的经历吧。

我们制定了每天写作计划,还没提笔,我们说:“今天没有灵感,要不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写吧。“

我们制定了每天早起的计划,第二天清晨闹钟”叮铃铃“,我们想:”反正早起也没什么事,明天再说吧。“然后转个身继续呼呼大睡。

我们制定了每天健身的计划,好不容易纠结完穿什么装备出门,又觉得自己状态不好:算了,不去了。

这种启动的策略,作者叫做”激发动力“策略。作者告诫我们,要想启动你的计划,最好放弃这种依靠动力的策略。

理由主要有两点,一,动力并不可靠;二,你不会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

为什么说动力并不可靠呢:因为动力的基础并不稳定。它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众所周知,人的感受太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了。你可能这一刻动力满满,也可能下一刻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或者是身体状况不好等等,随便一件大事小事都可能会影响到你。

为什么说”你不会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呢?“这主要是受我们大脑的限制。现代社会,人类世界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数据爆炸、信息过剩,而人类的大脑的进化速度并没有赶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在远古时期,为了生存,我们的大脑将身体运作模式设定为”节能“模式,将有限的能量用于维持身体基本功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大脑是”好逸恶劳“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无论是写作也好、健身也好,都需要先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然后才会有结果,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延迟满足“。想一想,我们如果要做成一件事,仅仅寄托在意愿上,靠着打鸡血、喝鸡汤,与大脑原始的本能进行对抗,你能保证每次胜利吗?

正如作者说的,任何事物能成为基础的第一原则就是它必须牢固可靠,而”激发动力“策略就像是在液体上盖房子,结果可想而知。

最糟糕的是,坚信必须有动力才能行动,这是一种毁灭性的习惯,因为它会使人坠入”懒惰漩涡“的路线。懒惰会让你感到什么都不想干,而如果你总是在什么都不想干的同时,还呆坐在原地期待动力满格才开始动,那么就会一直懒下去,更加没有动力。

另外,”热情递减原则“是动力让我们失败的原因。”热情递减原则“有点类似于”边际效应“,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时,我们就会没有那么情绪高涨,甚至会觉得有些乏味无趣。重复不会让我们兴奋的行动起来,反而会让我们趋于平静。因此,有热情是好事,但是应该只是把热情看作一种额外奖励,而不是实施行动的信号,选择做一件事情而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因为热情而做。这样,就能避免心理情绪的落差。

相比动力策略,作者更推崇的是意志力。他告诉我们,强迫自己用意志力采取行动,远比努力激发动力好。

原因有三个,一是意志力很可靠,二是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被强化,三是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

这些将在明天的读书笔记里进行说明。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xuwensheng阅读 15,445评论 9 54
  • 午间偷闲,阳光下水波里,有金鱼在吐泡泡 。 不知何时盛开的花朵,悄悄地绽放,在今天被我发现了。 这张图拿去发了Q...
    刘烟雨666阅读 171评论 0 2
  • 男孩 他从化学卷子中抬起头来,原本安静的课间平添了几分少见的喧哗。他索性推开了面前的书本,趴在走廊的栏杆上弓着身子...
    季昭谖阅读 612评论 2 7
  • 昨天难得和彩云一起休假,商量着出去走走。 这里四季并不分明,日历上的冬天在这里跟秋天似的。两人在一条林荫小道上坐着...
    hey_阿曾阅读 3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