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人桩
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永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木人桩,为武术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当作模拟敌人练习。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
木人桩是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拳脚、手法、身法的器械。通过练习木人桩。可将咏春拳的所有手法脚法揉合到自由搏击中去。拳论有云: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它与压腰、徒手对练、咏春推手等同属对抗性训练手段。
木人桩,为武术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当作模拟敌人练习。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
追溯历史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少林寺的和尚们就已经用这种智能训练工具来改进他们的武术教育了。据传说,福建的南少林寺发明了这种人造的陪练伙伴。“有一个走廊上摆了108个木人桩,它们摆出108种进攻的姿势,”咏春拳专家成威廉说,“这些和尚常常走出殿来,和这些木人桩一起练习他们的攻防技术。”
三个世纪前,这座庙宇变为一片废墟。在幸存者中有个尼姑叫作能慧。她在这些木人桩的原理上创建了一种新的训练装置。“这个木人桩有三个胳膊、一条腿,可以实现原先的108个木人桩所演示的108个动作”,成教练说。
过去,木人桩是用一个大的树干做成的,有的木人桩有九英尺高,底部是锥形。“在地上挖个洞,其中3到4英尺要埋在地下,”成威廉说,“当木人桩被攻击时,他会轻微晃动,训练者就不致硬碰硬。”
在传统的少林功夫中,和木人桩硬碰硬是为了训练人们的力量,以备应战。尽管一些武术家今天仍然热衷于此,但咏春拳却并不建议这样作。相反,它用木人桩来训练人们减弱敌人的进攻力度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尤其对于那些必须对付一个比自己高或壮的人,还有那些想要训练自己的防御能力的人。
木人桩和咏春功夫哪个出现在前,这个问题很难解答,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证。然而,根据武术界的一些传闻,我们也许可以假定以下可能。据传少林寺有一条木人巷。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木人巷大概就是一排用作强化训练的构造不同的木人。我们认为,最早的木人桩可能就是一根直立的木桩,用来代替练习者的对手。后来,早期的咏春祖师改进了这些装置,直到像现在这样装有三只手,一只脚。木人桩法最初应该也很简单,经过改进,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木人桩法。
据说叶问早年时,咏春拳刚刚传入佛山,那时的木人桩法有140个动作,按不同的训练目的分为十节。后来,叶问赴港开馆授徒(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咏春功夫一直秘密流传,是叶问首次开始推广咏春并公开传授),觉得木人桩法动作过多,过于复杂,于是便把它们重新排列为108式(108与星象相合,所以中国人比较偏好这个数字)。但是,经过数年的实践,叶问发现108个动作并不足以涵盖木人桩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因而最终又把这些技法重新组合为现在的116式。
木人桩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权威论证,我倾向的说法是以前粤剧红船用来靠岸时插入水中系缆绳用的,平时则竖在船上加入桥手练功用。
现在佛山最流行的木人桩法有叶问、彭南两位宗师留下来的桩法,岑能先生根据阮奇山和张保的心法创出来的桩法也在小范围流传。姚才咏春派以前练的是竹桩,没有木人桩,现在的传人与时俱进,也创出了自己的木人桩法。
彭南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在精武会门口树起木人桩公开教咏春拳,咏春拳从此在佛山走出家门进到大众。市面上卖的很多木人桩的尺寸都是后来的人去精武会量那根桩的,据我所知两根上桥手尺寸有些偏差,不过大家以讹传讹,倒也约定俗成了。
上世纪60年代 叶问去到香港后根据记忆将佛山木人桩的尺寸画下,由几个早期弟子将木人桩做了出来,从此香港也有木人桩了,并在以后流传到全世界。据说当年叶问对木人桩法看得很紧,连李小龙提出用重金拍成影片都被拒绝了。但当时还是有人将叶问示范的桩法拍了下来,所以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常见的木人桩法有108式,但我相信是叶问那辈人形成的,梁赞那时候应该没那么多动作。打空桩也叫桩影,也不是家家都有。佛山打桩影首推郭伟湛师兄,这是大家公认的。
张卓庆师父的桩法体现了叶问师公后期的咏春风格,去繁就简,注重点对点的“食位”,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去练。这是一种新产品,相信很快可以进入大众的家庭。木人桩,也在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