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记录:
一、基本观点
作业设计是常态的命题;命题是特殊的作业设计。
作业存在意义不只是完成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语文作业,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完成语言文字运用等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等。
作业设计的原则:依据国家或省级文件和课程标准,紧扣教科书,因“材”制宜设计,合理布置,关注过程和感受,有限干预(批阅、反馈、补充等),聚焦“作业力”培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国家相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1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2019年11月20日)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2021年3月1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4月12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7月25日)
二、基本框架(依据国家文件设计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语文作业,教科书已经提供了丰富,充足的资源,只要老师稍稍花点时间和心思设计(改造、补充、组合等),完全可以满足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需求,甚至于跨学科作业,教师也只是监督、指导、帮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无须“煞费苦心”的设计。
语文作业设计,必须防止“高耗低效”、“热闹”有余“门道”不足的现象,消耗了教师的精力(包括学校的财力)却没有多少效率,或有“新瓶装旧酒”之嫌,没有实质性变化。
三、培养“作业力”
明白培养孩子的能力层次是什么?从问题到答案(思维),从作业到作业力之间距离称为“智距”,同时这段智距怎么跑才是关键。
这段“智距”需要学生自己“跑”,这段路没有人能够代替,但需要专业指导,同伴互助,热情鼓励,以及水滴石穿之功。将完成作业的外部经验进行转化,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语用,不再是为了表达而表达,而是引导孩子细致的观察从而表达出来。
“智距”跑法一般模式:自学——试错——教学——迁移
四、案例《剃头大师》的预习、课堂、课后作业
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遇到不理解的字或词语,查一查字典或词典。
3画出一句自己读不懂的句子
第一课时作业:
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作业:
1填写表格,借助表格说说。
2小练笔,写一写。
3巩固对题目的鉴赏,并启动整本书阅读。阅读《调皮的日子》,做摘抄或者写读书笔记。
四、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教科书上的批注及汉字书写杂乱无章、密密麻麻且会影响学生视力。
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笔记,这样有益于书写规整,笔记完整。
思考:
黄国才老师的《作业设计和“作业力”培养》从基本观点,基本框架,培养作业力,案例之《剃头大师》的预习、课堂、课后作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五个方面做个详细的讲解,听后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
1.作业存在意义不只是完成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反思平时的作业,似乎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的完成是否达成了既定的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的发展,作业究竟是否有效,这是我们以后在作业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学校所完成的所谓正式作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可以重新考虑如何精简有效?
2.从问题到答案(思维),从作业到作业力之间距离称为“智距”,同时这段智距怎么跑才是关键。这段“智距”需要学生自己“跑”,这段路没有人能够代替,但需要专业指导,同伴互助,热情鼓励,以及水滴石穿之功。反思我们的课堂,有没有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还是只是浮于表面的热闹,从学生回答问题到老师的正确答案之间似乎总是顺理成章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终究是无效的,学生只是知识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