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住笔记

行李箱的滚轮碾过青石板时,我数

到第七块裂纹。巷子口的蓝花楹正簌

簌落着紫雪,客栈老板娘递来的梅子汤

里沉着整片苍山——这是十年前立秋

的大理。那时候,我高中毕业,因为没

有暑假作业,前所未有的轻松,让我有

机会选择旅居,而目的地就是大理古

城。

我清晰记得当天的空气里浮着新

烤鲜花饼的甜,混着远处洱海送来的

风,像块半融的薄荷糖粘在舌尖。

古城人民路的黄昏总在卖唱人的

吉他弦上摇晃。一位穿扎染裙的姑娘

抱着尤克里里唱《去大理》,“谁的头顶上

没有灰尘。”这句歌词飘进了我的心,悠

扬的曲调仿佛和刚刚买的银镯子叮当

相撞。转角处的书店二楼,玻璃窗框外

就是山峰,云影在书页上投下忽明忽暗

的批注。我在这里读完《苍山下》,书脊

里忽然滑出半片干枯的樱花,不知是哪

个雨季里又是哪位有心人留下的邮戳。

旅居的日子里,我每周四都要去三

月街赶集,白族奶奶的竹筐盛着各类水

果和土特产,瑶族阿婆的背篓里的山茶

花正在偷饮晨露。我总在卖菌子的阿

叔摊前停留,他教我辨认牛肝菌的口

诀“:伞盖要像新娘子的红盖头,褶子得

藏着月光的纹路。”

一次赶集时,暴雨突至,他塞给我

斗笠,自己头顶竹筛在雨里大笑,水珠

顺着皱纹淌成银链。

我租住的阁楼有扇朝东的窗。每

日破晓都会被细碎响动唤醒,推窗便

见灰瓦上游走着几只猫,它们的脊背

起伏如凝固的浪。领头的老猫通体雪

白,驻足回望,瞳孔里映着霞光初绽

的洱海,恍若衔着半枚琥珀。此后常

在晾晒床单时与它们相遇,蓝白格纹

布被猫爪按下梅花印,成了风中飘摇

的水墨画。

在与房东学扎染那日,白族阿妈的

手掌像块温暖的茶饼。板蓝根汁液在

棉布上漫漶时,她讲起女儿在昆明读大

学的故事。靛蓝渐渐凝固成蝴蝶纹样,

屋檐下的雨突然下得绵密,我们守着染

缸吃玫瑰酱烤乳饼,细细的雨声像是五

线谱把她的白族话酿成了歌谣。

最后那个傍晚,我坐在码头数泊岸

的渔船。卖烤饵块的大叔熄了炉火,递

来用芭蕉叶包着的饵块:阿妹,很多要

离开这里的人,都会像你一样,会在这

里安安静静待上一段时间。你尝尝这

饵块的味道吧,走时,记着带着大理的

云。”

对岸的灯火渐次亮起,浪花在暮色

里缝缀碎银。忽然听见三弦声从某条

巷子渗出,调子正是初到时听到的那首

《去大理》,此刻却像月光在洱海里晃动

的频率。

收拾行李时发现,不知何时有粒蓝

花楹的种子落进行李箱夹层,这让我想

起扎染阿妈说的话,白族人相信每朵云

都住着故事。或许某片路过的云里,正

飘着晾晒床单的晨光、染缸边的雨声,

以及那些被猫爪揉碎的星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