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认为我们的愤怒源于对事件的评价,进一步地我认为是负面的评价。这个评价里反映着我们对事物、世界的看法、价值观,有一些看法源于我们的经验。
举例说明这个观点。比如我家一个八岁多的二年级女儿,每天叫她做家务,她当听不见,痴心地做着自己的事,几乎不是看书、画画,就是玩。再叫,她就顶嘴,说“为什么呀?我不做!”甚至态度不好的时还说“凭什么!”这个时候,我就非常生气,一大堆义正辞严的话脱口而出“因为你长大了,你是家里的一份子,你有责任干活...... ”因为家务活我没少动气,不开心,有时免不了说些难听的话,比如说“我讨厌你!你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是家里鸡犬不宁,关系也变坏了。
一直在我心里,理想中的孩子是体贴爱家、独立分担、有责任感的孩子;我也隐约觉得能分担的孩子将来才会更幸福。我忍受不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愿意动手的孩子。这些评价其实也是很多父母的评价吧!正因为有了评价,有了标准,才会对孩子不满足标准的事件产生失望、愤怒的情绪。
比如有一天我和女儿在邻居家玩,她把邻居家六岁弟弟的玩具按照自己的方式玩,可弟弟不愿意,有些生气了,可是她完全没关注,自顾自地玩。我提醒她“看弟弟的表情,他已经生气了!”直到弟弟生气跑回房间关上门,她也不在乎。我生气地责骂“你怎么不顾别人感受呢!弟弟说了不喜欢你这样玩他的玩具!你怎么不听别人讲话呢!”回来的路上我还一直唠叨她。
在我心里,别人的东西,你想玩,可以征求别人意见,如果别人不同意,你可以商量,得出大家最好的方式,可是你怎么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呢?这让我想到“自我为中心,不友爱、不善于解决问题”这样的评价。因为女儿没有满足这些评价、标准,我才会生气、愤怒。
又比如一天晚上,洗完澡准备到睡觉时间,女儿突然很着急紧张地翻开换掉的衣服,看右边的袋子,再看左边的袋子,然后焦急的大叫“我的星球杯哪里去了!明明放在这里的,怎么不见了!”我看到她的脾气,就开始冒火,还是按耐住说“我还看到你放到床上呢!谁叫你乱放!”我还责怪她不保管好、不讲卫生。她回道:“我后来放在口袋里了,那是老师奖给我的,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边说边大声哭出来。我不耐烦地回道“不就是一个星球杯嘛!丢了就丢了,这不是挺常见的嘛!”她还一直说着,还想黑灯瞎火地去找。最后,答应她第二天买八个给她才罢休。
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觉得,不就是一个星球杯嘛,至于像要了命一样吗?至于那么脾气暴躁吗?这以后真遇到什么事,那不是不用活了,还怎么创造幸福生活啊!这是我的评价,导致很生气。
这些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此时我感觉自己很差劲,从头到尾只会评价,只会责骂,没有一点理解与温情,更没有指导。我之所以没有理解、温情与指导,在我心里认为,这些事是女儿想得到的,人与人之间就是要友爱的,人就是要做家务要有责任的,人就是要控制脾气的。啊!这那么像我对先生、父母的理所应当的态度!所以,生气、愤怒是难免的,试想想,那么多理所应当的要求、评价,怎么可能不没有情绪呢!大人况且对这些要求很难达到,更何况十岁不到的小孩呢?她要怎么理解这么抽象的道理呢?
其实,对别人的不满根本在于对自己的不满啊!没有接纳现实中的自己啊!总希望有一个更完美的自己啊!我其实以一个更完美的自己与别人对话吧!所以也要求别人完美,符合自己的标准吧!而这不接纳自己缘于对自己较低的评价,即自卑。所以要用一个完美的理想自我对抗一个现实中的自我。
愤怒使我纠缠在情绪里,不但使我们大家难受,使关系往更糟的方向发展,更使我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不利于智慧的增长,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这样的分析是有些道理的,起码更接近本质。既然知道了愤怒源于评价,知道愤怒的危害。那么该如何化解愤怒呢?
首先,放下原有的评价,重新认识事件与人。只有这样,才能以虚空的心态走进别人的内心,真正了解对方的需要,理解对方的情绪,只有理解了,才不那么愤怒了。在上面的第二个例子中,后来女儿跟我说,那是她写了很久很专心,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且写完安静看书复习得到的奖励,全班只有几个人才得到!这样想想真的是很珍贵的不容易的星球杯啊!
然后重新看待标准,比如我上面对女儿的标准定的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她这个年龄可以理解接受的。我看过一个观点,我们家长或老师,特别是我两个兼备,第一个要学习的专业是“儿童学的专业”,只有了解了儿童,才能有教育。这样看来,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啊,而且还没入门啊!
再然后是当愤怒来临时,提醒自己跳开,更关注问题的解决。面对孩子的教育,家长都会有要求,都会有生气愤怒的时候,这时候问自己“我这样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吗?这是最好的方式吗?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呢?”这样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只是跟情绪打了个照面,没有陷在情绪里不能自拔,只有这种平静的心态才能促成智慧的增长。
最后是要认识到“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如果为了教育孩子而使亲子关系出现巨大裂痕,这样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了吧!因为关系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这直接决定孩子将来是否幸福安康。所以,为了孩子,我愿意静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