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该坐在哪里?”弱弱的声音从一个小男孩儿嘴里挤出,抬头一看,航一脸懵圈地盯着我问。
说过了无数次的顺序和规则,还是被懵懂的娃们理解的一团糟。为了让他们能听懂我要表达的意思,我一列一列演示,一句一句重复,嗓子都喊哑了,可是还是有一些根本就没听的孩子不知所措。
一个小时过去了,教室里依然有散落在外的“游兵散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开学刚刚三周,开学第二周调过座位至今,已经接到好几个家长的电话、微信,要求给孩子调换座位,就好像换个座位,孩子就能突然上课认真起来,学业就能突飞猛进似的,殊不知,自家孩子在后边只是捣乱一小片,到了中间,整个教室都成了他扰乱的对象。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坐到了前边,他就能坐的端正,就可以管住自己了。殊不知,一年级坐不住的孩子,就是坐到讲台上也照玩不误。其实教室里的任何一个座位都在老师的视力范围之内,任何老师都不会允许他的教室,他的课堂乱作一团。
座位,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听课状态,可能只是家长的心里安慰罢了,要想真正提高孩子的听课效率,还是应该从提高孩子端坐、倾听能力入手。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个七十个孩子的教室,每个孩子都有坐到前边的权利,也有坐到后边的义务。从情感意义上来说,高出别人一头的学生如果坐到前边,严严实实地堵住后边学生的视线,我们又于心何忍?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中间,坐在离老师视线最近的地方,坐在后边的想到中间,坐在中间的还想到前边,可是我们是一个集体,作为老师,需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更需要统筹兼顾文静的和好动的孩子的搭配。试问一下,都坐到前边,后边留给谁?仅仅两周的时间,不要轻易提出换座位的要求,每一个老师,都不会让一个孩子长期坐在一个位置,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安排,老师不应该,也不能够把所有精力投到调座位上,而是应该放在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
换座位,是一种向外的要求,而培养、培训孩子听课能力,是向内的改变。向外要求不如向内改变,因为向外要求永远都比不上向内改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