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各个大学里面都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小鲜肉们蜂拥而至,带着对未知生活的期待与迷茫。他们迫切的想从前辈的嘴里探听些大学生活的注意事项,吸收学长们的经验与教训,来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四年生活。
与此同时,网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章,作者们,无一例外,以先行者的口吻,对即将入学的新生做出了诸多方面的指点。我看过之后,发现这么多文章,所讲的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宿舍关系;加强身体锻炼;不断阅读;慎重恋爱;是否加入学生会;如何找兼职。
作为一名大四毕业,即将升入研究生的大学里的“老油条”,我觉得在大方面这些文章就足够新生们消化的了,况且,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别人的经验只是辅助作用,未来的四年,终究得自己去体验感悟。但是,我认为在一些细节方面,大多文章都不曾讲到,还需要结合个人经历,对小鲜肉们以指点。毕竟,分享个人的实际经历与体验永远比空谈大话要实用得多。
1、适度社交,学会独处
在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微信、微博还没有普及,QQ是社交的主要战场。那时,高考的压力如过眼云烟,三年的压抑一朝释放,恨不得天天都和新同学们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彼时觉得,将来要交往四年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相处,主动出击,更易于日后的交流。
如今四年过去了,才发现,还能一直保持联系的,也就不过二三子。而那些之前网络上聊得热火朝天的人,终究随着日久,逐渐暴露出性格的不合,陌生的成为了路人。进入大学不久,微信突然火了起来,但是,QQ上的好多好友,永远的沉寂在了那个过了气的地方。
现在想来,我虽然在当时交到了不少的所谓的朋友,也与他们在初识之时相处的很愉快,但是,大学是个五湖四海的大杂烩,没有了一个固定的教室,就没有了凝聚的集体,也就不会,轻而易举的交到知心的朋友。我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过着不同的生活,再不是高中时一心考大学的一致目标,团结合作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于是,独处终究会成为大学里的一个常态。
初步入大学校园,渴望社交,自然十分热情,亦是人之常情。甚至于天天聚餐,时时买醉。但是,这种看似广交海内外朋友的做法毫无意义。时光或早或晚的会褪去这份本就难以维持的热情,学业、工作、未来,种种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会将你包围,慢慢地,与你同行的人越来越少,最终,面临走向社会之时,只会剩下你自己孤身战斗。学会独处,只是在提前适应未来的生活。
如今社交手段众多,仔细想想,你的QQ、微信好友,微博互关里,究竟有多少僵尸粉?又有多少从来不曾去聊过天的人?这些都是无用社交,就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有这些时间与精力,不如去充实自己。不过,任何事情都要辩证的看待,“独学而无友”,也需要交往些志同道合、值得一交的真正朋友,这样才不至于“孤陋而寡闻”。
只是,千万不要将精力全部放到社交上,不然你会发现,很多的社交,都会沦为无用社交。我的一名大学室友,每天自吹自擂有多少朋友,天天在一起亲如兄弟,结果,生病不舒服,还是得孤身一人跑东跑西的看病,他嘴里的那些朋友,从未出现。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劝你不要去社交,而是想告诉你:社交要适度,过犹不及,大学还是要尽早的学会并享受独处生活:独自的去上课,独自的背起书包去图书馆自习,独自的找实习,独自的面对种种考试,独自的走向社会。
人虽是群居动物,但是也需要享受独处的时光,大学生活即是如此,既需要社交,又不得不学会独处。
2、自主学习,劳逸结合
很多人上了大学之后,忽然间就像是变了性情一般,变得懒惰而放纵,再也不似高中时那般刻苦奋斗,以至于四年之后,艰难毕业,甚至被延迟毕业。许多相识的人都会暗自发问:“他/她当初是怎么考得上这个大学的?”
有一名高年级的学长,他的故事在我们学校里已经广为流传,成为一段传奇。据说他入学之后,失去了约束,日夜笙歌,常年游荡在灯红酒绿之中,四年挂掉了二十多门课,最终,在大四之时被学校无情的开除了,读了近四年却连学位证都没有拿到,只好又回了家乡的某所大学从大一读起了。
大学的自由程度,是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时期所不能相比的:老师不会再多管闲事,校门也可以随时出入,哪怕夜不归宿(军校及少数学校除外),甚至连课,也可以根据心情决定上还是不上。
此时的学习,全靠自主。不要以为,经过了高中三年的努力,你就可以放纵不羁。大学是一段学习的新起点,不是学习的终点。
你或许会问:“怎么去自主学习呢?”很简单,老师在上课之时,都会推荐些书目,即便是只阅读那些书目,都可以让你无寂寞之忧。除此之外,大学里的许多课都是很有意义和趣味的,你应该多去旁听课,充实自己的知识面,甚至报名参加些考试来督促自己,以此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然,你的毕业论文,可没有人帮你写喔。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列宁的这句话放在学习方面也适用。如果不会休息,恐怕学习也不能坚持的长久。身边那些因病休学的同学,比比皆是,我自己也因病不得不请假过好多次。
学会劳逸结合,与学会自主学习同样重要。在学习累了的时候,看几集美剧,打会儿球,跑一下步,或者去大学所在的城市逛逛,感受一下生活,都是放松的好方式。如此一来,放松了身心,有助于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
劳逸结合,还要务必保证睡眠。在大学,熬夜是件很时髦的事情,不过我奉劝大家不要去赶这种时髦。天天晚上两、三点睡觉,早上九、十点起床,不如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不要等到有朝一日身体垮掉才后悔莫及。
学习在大学里仍旧是第一等大事,但是,身体也不应被忽视。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坚持不懈学习的前提。
3、开阔心胸,目光长远
大学四年,我以个人的体悟,总结出一条规律:大学里那些不是很在乎成绩的人,往往很好相处;而那些把成绩看的很重的人,反而难以交往。
W是我的舍友,也是个被称作“学霸”的人物。他成绩确实很好,对成绩看得也很重。每次他考得好了,成绩比我高了(因为有时候我和他成绩差不多),他便十分高兴,手舞足蹈,也愿意在宿舍里搭理我;而当他发挥失常,或者说我的成绩高于他时,他便很久不会搭理我了,在宿舍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冷嘲热讽。他总是把奖学金挂在嘴上,即便拿到了国奖,还天天哭穷,希望我们其他人请吃饭。自然而然的,我们都很讨厌他。一次,他因为考试作弊被抓了个现行,从此,W的脸上再也看不见趾高气昂的神情了。
这种人多如牛毛,就是潜伏在你身边的垃圾人。对于这些人,如果与其一般见识,就会生一肚子气,还惹上一身臭,正确的方法就是:宽容他吧。正如《寒山问拾得》中所记: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作为大学生,你必须摆脱高中时养成的那种唯分数是图的心态,心胸一定要开阔,目光必须要长远,不要聚焦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你并不是为了那些奖学金而上大学的,读大学更重要的是学到知识,扩宽视野,为踏入社会打下基础。那些把奖学金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恰恰是舍本逐末了,他们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或许能得到一时的利益,损失的却是学习之外的种种美好。
记住:大学里的种种不快、郁闷,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无足轻重,你也会在某天,微笑着聊起那时的愤懑。因此,为何不现在就开阔心胸呢?
4、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我的大学导师曾对我说过:“只要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就不要去做什么兼职,还是应该多挤出时间来读书,一心扑到书本上。”
此话不假,但是我认为主要是针对那些意欲投身于学术的,甚至是已决心读博、从事专业研究的学生而言的,尤其是我们这种文科专业,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原典阅读。而对于一般学生而言,我们终究是要走出校园,面对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从大学时开始拉大的。而这种差距,在书本之中很难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踏入社会方面。在学习之外,我们也应去接触社会,找一些对自己有所帮助的实习,不要只为了实习工资,更多的是为了吸取经验,感受社会百态。
以我自己的两次实习经历为例。大学四年,我实习经验不算多,但都是在精挑细选过的地方实习,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一是在街道办事处、地税局、国税局的实习经历,深深地感受到公务人员的工作清闲与无聊,也体会到了“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俗语——无论多么大的公司,多么有实力的老板,在公务人员面前都得唯命是从,不然盖章办证就不顺利。而且,我通过此次实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公务员之类的工作,所以也就对未来有了些许的明晰,排除了公务员这一选项。
二是在国家文化部清史编纂委员会的工作经历,了解到编史的繁杂与艰辛,对我历史专业方向的学习也有所帮助,也在工作中学会了如何与前辈以及老教授们相处,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甚至有机会去参加了一次国家级的会议,荣幸见到了文化部的雒部长,开了眼界。
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但你终将会告别校园,拥抱社会,这期间的过渡,便是实习的机会。
过期老腊肉的一些肺腑之言,不知能否让小鲜肉们以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大家如果对大学生活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想分享的话,就请评论或者私信我吧~~~
文:沧海可耕田;图:部分来源于网络。国学学生~~文章合为时而著,写我所思;说我心声,文章聚焦社会,字字暗含现实。
如果喜欢,就加个关注,点个红心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