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
过去一个世纪学校课程经过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由来有三方面,一是改革家的努力,二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兴趣的提高,三是学校教育的经验。这三方面得来一个教训,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个乐事,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便轻松多了。这里的自然冲动指的是那些游戏和主动的作业,如果学校的教学不是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学习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功课,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样的学习就变成了无效的学习,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有效的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功课的结果。
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如果仅仅在学校采用游戏和竞技、手工和劳作,这还不够。一切还看我们怎样运用它们。
二、可用的作业
主动作业的材料有:纸、硬纸板、皮革、布、纱线、黏土和沙,金属、工具等。制作方法有:折叠、切割、测量、浇铸、制作图案、加热、冷却等。作业的方式也很多,如户外旅行、园艺、烹饪、缝纫、绘画、唱歌等。教育者就是使学生从事这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技能的提升,得到乐趣,所获得的效果是次要的。
杜威提到的这些活动类似于我们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是我们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只是作为课文学习的补充,如小学开的手工课、劳动技术课,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只是作为副科,让学生学习主课如语文、数学、英语课后的放松。而在杜威那里这些活动课就是常规的课程。
杜威所说的实践活动排除了那些教师事先选择好的材料,这种经过加工过的材料能控制学生的操作,以避免错误。但是想要学生运用现成的材料获得智力,是错误的。只有从粗糙的材料做起,经过有目的的使用,学生才能获得包含在完成了的材料中的智力。学生如果能自己选择材料,他就能能亲自感受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等问题引申出来的知识,使他的智慧得到提高。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或者愈合于日常的经验所要求的目的,学生的知识就愈真实。如果教师选定材料给学生,那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是某一方面而已。
主动的作业应该注意全体,作业的情境具有完整的感染力。这是说进行主动作业不是为了获得某一单方面的能力,比如语文学习认字、数学运算等,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技能、态度、习惯、对知识的体认、信念的形成等。看不到整体性,教育就流于技术、单个的知识点的学习,如小学语文教认字,老师只会教学生某个字是什么字,而不会教这个字是怎么来的,这个字的构造是怎样的。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它没有与学生自身的体验结合,引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这不是主动的作业,也没有不是有效的、注意了整体性的教学。
杜威还进一步指出,各门科学都是从有用的社会作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业和科学方法的联系与作业和科学材料的关系同样密切。
三、工作与游戏
主动作业这个名词,既包括工作,又包括游戏。游戏和工作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者都有意识的抱有一定的目的,并对材料和过程的选择和适应进行设计,以实现所期望的目的。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时间跨度的区别。这种区别影响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联结的直接程度。在游戏中,活动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而不在与将来的结果。如孩子还小的时候对什么都好奇,喜欢帮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等等,可是当孩子长大了,大人要求他每天洗碗、扫地的时候,他却不愿意做了,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做家务只是把做家务当作游戏了,并不会想做这个事情的结果,也不会每天持续地做,而大孩子大人要求他每天做家务,那就变成了工作。游戏是自由的,具有可塑性。而工作是不自由的,特别是当成人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为了报酬必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近乎苦工,所以人需要闲暇时光来恢复精力。而艺术就是对这个需求的回答,人需要艺术来滋养心灵。
杜威总结游戏、工作和艺术的关系:游戏和工作在心理学上的区别,不能和经济上的区别混为一谈,这点很重要。从心理学上看,游戏的规定性特征不是消遣,也不是无目的的。在游戏中,目的在于进行更多同类的活动,而不是按所产生的结果规定活动的继续。当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时,由于较多地注意所取得的特殊结果,活动的意义就会增加。因此活动逐渐变成工作。人为的经济条件使游戏成为富者无益的兴奋,使工作成为贫者不合意的劳动,离开这些人为的经济条件,游戏和工作都是同样自由的,都能从本身引起动机。从心理学上看,工作不过是一种活动,有意识地把顾到后果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当后果在活动以外,作为一种目的,活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时,工作就变成强迫劳动。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这种工作就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于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
2018/2/20
PS: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打卡第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