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请不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捣蛋,医生就会给他们打针,我们希望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知道我们是最想帮助他们的人。”
“如果可以,请不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再调皮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我们希望在他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向我们求救,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
被这些文字触动的家长请举手,原来父母一不留神说出的话,都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观念。
说到三观,许多孩子直至长大都被父母错误的三观绑架着,终其一生得不到解脱。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做一个专题的分享,我们的三观到底踩了哪些雷区?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好像只有成绩,才能让社会承认你是个天才。”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对儿子佳清的学习成绩十分在意,有一个片段是佳清做完作业后,凌玲又布置了许多习题让他完成,佳清不敢拒绝,只敢试探性地问:“这些都要做吗?”凌玲十分坚决,佳清只能照做。后来陈俊生有些心疼佳清,凌玲也说:“他天赋不好,必须得笨鸟先飞。”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硬性要求,这成为压在孩子身上的一座大山,让他们喘不过气。
即使高考后多年,你有没有因为梦到考试失利而一身冷汗?
在精神心理学中,有的压力源不会被时间分解。
其实孩子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父母的不断施压,让这份沉重根深蒂固。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交了朋友,你的第一个想法是不是想知道对方学习好不好?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正面的人际和学习环境,却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度量衡。
我的朋友小芳十分在意儿子乐乐的交友,小芳明令限制乐乐绝不能和邻居小豆一起玩,因为小豆学习十分差,每次都包揽班级的后三名,小芳相信,如果乐乐继续和小豆一起上学放学,成绩一定也会被影响。
把分数成绩和做人划上等号,其实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做法。
要知道,孩子的成就与成绩是两码事,教育家陶行知在文集中写道:
“那些分数不高而被教鞭鞭打的人中有瓦特,冷眼下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不要再只用成绩去判定孩子的好坏,分数从来都不等同于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