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效果不好,有点挫折感,但是手又痒了,还得坚持写作,慢慢地迭代。
我是一个职场新手兼菜鸟一只。目前在运营公司的官方微博,算是一个运营岗,对于我而言,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填充,有太多的技能需要Get,就是吗,大脑透明的像一块水晶,得,学习,学习,再学习。接下来,聊聊我干的活——运营,活不好,勿见笑。
何为运营?我个人是这样思考的,运营就是搭建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产品当然不仅仅指具体的实物,像公司的品牌理念,文化内涵等也是公司的产品。运营的好不好,关键看桥你建的好不好,是否有利于公司产品与用户之间自由顺畅地沟通?最低标准,是否能降低二者之间的沟通成本?
好像我这样理解,有点不接地气,有点装啊!但确确实实是我运营官方微博的一点感悟与心得。
运营这么久以来,差强人意,有一箩筐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例如:每天根据公司的规划与要求,我例行推送内容,之后就石沉大海,不管不问,接着再重复先前,接着例行公事,推送,没有思考结果(此结果是指非明面的数字),当然,用户增长量我是关注的,也看看阅读量等一些其他数据,但是却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反馈不动于衷。这是运营的大忌讳。
「运营活动,要对反馈信息和数据足够敏感,所谓的数据驱动运营」。数据就是最实在的证据,反馈就是最真实的需求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数据,调整我们的内容和活动(特指微博),别他妈一天到晚自己在嗨,难道你不知道自己没有Get到用户的点(用户的诉求)吗?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反馈我们调整行动计划,「有效果,用同样的的方式来强化,加大投入;没效果或是效果差,考虑如何做改进。最糟糕的就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一个姿势去傻乎乎的做运营,对糟糕的数据没感觉,对糟糕的结果无动于衷」。
运营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遵循PDCA原则。既要每天推送优质内容,也要对内容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慢慢微调我们的计划,慢慢迭代。
可能我们眼中只有一个每天用户增长量,仅仅看到那个数字没毛用(那是最终的一个量值,我们要思考的是数字形成的过程),我们要细思每一点的反馈信息,它们是我们运营的镜子,行动的指南,优化的坐标。
要运出新高度,就要学着培养数据驱动化思维。在此插播一条快讯「万维钢·《万万没想到》一书中谈到一万小时理论,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出门左转,戳此➤第六本「 万万没想到」· 万维钢
这篇文章,我不是写给别人的,是写给自己的运营行动指南,当然包含了一点点自己在运营过程中的心得,但大部分来源于下文。
对技术产品团队当前情况的一些建议
产品经理要用好资源
丁香园的产品经理责任已经算足够大了,这意味着一种信任。开发和设计资源一旦交给你,你要把这些资源用到合适的事情上。别去开发一些莫名其妙的需求,臆想出来的需求,以及一些被用户或客户牵着鼻子走的需求。团队将会对浪费资源的产品经理提出明确批评。
举个例子,用户希望看到某个系统的统计信息,那么用户到底是要看到哪些指标?用户为什么要看这些指标?用户的最终诉求是什么?这些疑问没搞清楚之前,至少不应该盲目动手。而团队中一部分同事的做法是,被用户牵着鼻子走,要不就自己闷着头列出一堆需求,接着要技术去实现。结果需求实现复杂无比,还去指责开发同事不给力。开发同事自然也有怨言。而这些,本来可以避免。
杜绝无效、低效的运营
运营活动,要对反馈信息和数据足够敏感,所谓的数据驱动运营。有效果,用同样的的方式来强化,加大投入;没效果或是效果差,考虑如何做改进。最糟糕的就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一个姿势去傻乎乎的做运营,对糟糕的数据没感觉,对糟糕的结果无动于衷。
举个例子,我们运营的某些微博,每天例行发信息上去,但出现了多条信息都是三零: 0 评论、0 转发、0 评论,这样的内容出了什么问题?你的微博有多少人互动?继续发下去的作用在哪里? 改进是否有效果?没效果要不要停掉?对于「运营」来说,「执行」不是简单的发个信息:把邮件或是把项目发出去就结束了? 不是这样,运营是一整套的体系。
低头做事的时候不忘抬头看路
到现在还有大量的专业页面、商业项目,在手机上不能友好的访问,不能友好的交互,只具备勉强可用的能力。那么,你产品做出来了,后续怎么给客户展示报告?占用其他团队资源帮发微信发微博,微信上用户都是手机访问,微博用户呢?「来自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比例也达到 85%」,你的运营效率不是大打折扣吗?
或许有的同事说,这个页面客户没要求做移动适配,这个年代还用客户要求吗?客户没有这个意识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难道不能说服教育他们吗?要不靠什么给用户带来价值?
当然,「来自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比例也达到 85%」这个说法可能是我瞎编的,有没有来源? 平时多去看看行业报告,多了解一下业内趋势,会对我们做事有指导性的作用。
用数据驱动的思路去做事情
提到反馈(Feedback),这是个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参考 WikiPedia)。要把一件工作做好,忽视反馈是不现实的。反馈也无处不在,对于产品经理、对于运营来说,每一个新功能上线,每一次运营,每一个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反馈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调整后续的工作,才有可能把事情改进。
新上线了站点,工程师要去看系统日志和统计数据的吧? 新发布了一则微信公众号文章,要去看用户评论和阅读点赞量的吧?新发布了一条微博,要去看用户跟你互动的信息吧? App 新版本发布,要去监控崩溃日志统计的吧?新做了一个线上营销活动,要去分析转化率,要做漏斗分析的吧?反馈的信息无处不在,顺手就可以用起来。并不是非要建立一个统计系统才能得到反馈。
PDCA 是四个环节,但看到有同事做事情,都是 Plan-Do,然后就没然后了。这样不行的,这不应该是丁香园的做事风格。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记:这部分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大牛,写给自己技术团队的一封内部信。现在道叔深陷离职风波之中,希望道叔能早日摆脱风波,获得自己应得的权益,尽快甩开膀子干起自己的事业,做有价值的事情!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划过的轨迹,都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