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中说,人们往往纠结于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疾病,却对隐于深处的正常心理模式不闻不问。儿童的心理功能在暗中悄然完善,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它的微妙之处,就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种种行为。
确实是这样,人们把更多的精力与爱愿意奉献给受伤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人们的关心,希望早一点好起来,而对于正常的孩子,她该干嘛干嘛,似乎不太问津。这就是很多人小时候愿意自己生病的原因,因为可以得到更好的关照,有糖吃,有糖水喝,有妈妈的拥抱和亲额头,有妈妈嘘寒问暖……妙不可言。
(二)
在去学校的路上,看到很多水塘边放置了救生设备。警示牌上写有“水深危险,严禁下水”之类的标语,靠在警示牌上的有一根细长的竹竿,竹竿上系有一件救生衣,一个救生圈。
个人觉得,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确实可以救人一命。想象一下,假如有人在附近落水了,那么同行的或者路过的,就可以用竹竿伸下去救人。如果离岸较远,可以穿上救生衣,带上救生圈及时救援。如果不敢下水,或者不会水,再不济,也可以将救生圈远远地丢给溺水者,比站在岸上无能为力要强吧。
有人会担心,这些救生设备会被有些人弄回去,或者破坏掉。我想,只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应该不会有人敢破坏这些救命的东西。再退一步说,举个例子吧。原来镇上刚开始安放垃圾桶的时候,不少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将一些新的垃圾桶拖回家当物件放东西使用,或者放在自己门口,觉得这样放垃圾方便。可时至今日,你再看,还会有这种人吗?没了。为啥呀?司空见惯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通过实践很多人也领教了垃圾桶放在自己家门口的难堪与难受。虽然归根结底还是文明素质太差导致的,但这个过程,也让人们多少会吸取一些教训,不至于再见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又一窝蜂地往回拿。而且,这个救生衣不同于那个垃圾桶,放在家里也没用,往出带,谁敢?岂不是告诉人们,他这个是偷来的?所以,只要宣传到位,我想是不会有人敢去拿那个东西的。
用以预防溺水,政府可谓花大力气。这种举措虽然花费有点大,但如果能救人一命,倒也值得。希望我们能够把这些救生设备共同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