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欣幸也
01
双十一前后,我的朋友圈也如大家购物前后的心情一样跌宕起伏。
节前是被铺天盖地的“怎么让男朋友心甘情愿的清空购物车”、“双十一最值得买的XXX,看完能省一个亿!”等的推文、广告给承包了,看完内心激动痒痒的觉得不剁就真的错过了世界一样。
接下来的就是被当天的购物剁手图、男朋友转账截图给覆盖。
我的整个朋友圈都沉浸在双十一清空购物车的喜悦当中,也不乏有喜悦过后怀着无比痛定思痛准备吃土的心情在朋友圈宣布以后“超过5毛钱的活动都不要叫上我”的悲壮宣言。
看完这些我自己也是有种欲哭不得的心情。
02
我并没有高尚到去指责这些行为是多么多么的败家,因为我也是个剁手了不少的人。
欲哭不得的原因只是因为觉得原来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就突然有那种我不是一个人的归属感。
这种暂时的归属感让我暂时可以缓解双十一剁手以后的带来的后悔感,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大作用,毕竟消费前后人的内心都是有一个后悔期,但其实这个后悔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为你也不会因此而去退掉那些东西。
事实所有东西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才购买,并不是一时兴起,而这些经得起深思熟虑的东西证明都是必需品,内心的后悔感只是源于对一笔比平时稍微大一点的开支的肉疼。
03
我朋友圈里面有个富二代朋友,她和我是大学同学,可是在大二的时候就不读,之后是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的流浪,现在在英国伦敦读设计。
平时看她偶尔发朋友圈也是忙着辗转在各个时装周或者某个时装交流宴会之间。
说真的,我时常会想她现在拥有的东西或许是我和我身边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去企及的。
因为现在的我们没有办法在十几二十岁的年龄有足够的资本周游列国,买机票全然像订火车票一样随便。
在同样的年龄因为我们的家庭背景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同的消费能力,甚至消费思想和思维。
就比如购物来说,平常人家的孩子在双十一买个好几百也会心疼得要命,因为那好几百也是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一小大部分,买完之后还要面临这个月的拮据和窘迫。
而富二代朋友每次发朋友圈都是香奈儿,迪奥等的名牌,她的经济能力决定她的消费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她的消费需求里更多是享受优质的服务和优越感,并不用考虑消费后这笔支出会对她的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每年有段时间,因为是夏天加上学校宿舍没有空调,所以很多同学都会出去租房。记得那时刚好有个要好的同学约我一起出去租房,一起租还可以平摊点租金。
可我几乎是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她,理由是觉得宿舍也不是很热。
每年夏天都热到不成样子,有着铁板烧之称的宿舍怎么可能不热。
那个我说不出来的理由不过就是我实在没有多余的生活费可以支撑我外出租房而已。
04
就好像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面说的一样,我们面前拥有一切,我们又一无所有。
看似我们拥有很多,可是活到这个年龄了,父母给予比我们能够获得的实在多得多。
就在我每次为因为觉得亏欠别人而感到愧疚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男朋友之前说过的一句话。
他说,欠这种东西,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他的话简单又不失道理,让我在内心的亏欠感里慢慢得到释怀。
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怀着这种亏欠感更努力地去生活,更认真地爱。
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不会因为今天的不努力,而让以后爱我的人遭受金钱的考验,不是我爱财,只是生活离不开钱。
05
身边总会听到有朋友和我说,有时候有很想去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像一拳打在海绵上,力不知往哪里使的无力感觉。
那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没有钱又觉得没有资格再问家人要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事情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
我的一个师姐刚毕业就接到了美国的一家公司的offer,一毕业就可以到国外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羡慕着她有这么一个机遇,并且觉得她很棒很优秀。
可是后来在她口中得知,她的大学也是靠着助学贷款去完成的,所以直到毕业她出国工作也还没能够拿到毕业证,因为她还没有还清贷款。
她的大学生活有一半是兼职,一半是拼尽全力地去学外语,争取去广交会这样的地方实习。
如今她到了国外,更是努力,除去日常工作以外周末还会去当地的餐厅做兼职。
你可能会问难道国外的薪资待遇不好吗?还需要周末打兼职。
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一直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我知道她有多努力地想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还记得她说过:和身边很多同学相比或许我是贫穷的,可是贫穷也不会让我觉得丢脸,至少现在还是有衣可穿,有书可读,我们接受一样的教育。相反,是贫穷的压迫感让我清醒,不断的想努力去改变现在的生活。
转眼又一年,广州也开始冷了,美国估计也开始入秋了吧,而她在冷漠的帝国依然那么坚强又努力地生活着,我相信总有一天,努力是有回报的。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