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们经过准备材料、了解植物、铲土等准备过程后,终于把我们班种植区里的小植物们种上了,但把植物种上并意味就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也不代表种植区就不再需要我们的关注了。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我们鼓励孩子和大自然接触,到室外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但我们也不会时刻在户外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这也是不现实的。于是在教室里,我们想通过种植区这样一个大自然的缩影,帮助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自己动手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在种植区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管理能力
在种植区种植小植物之前会有“种什么”、“需要什么”、“怎么种”、“怎么利用和划分现有的工具”等问题的讨论,孩子们各抒已见,在讨论中达成共识,能够按照大家的意见合理安排种植工具(箱子),也能够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意见,最终讨论决定将土豆种在一个箱子里,尖尖头向下的芋头种在一个箱子里,尖尖头向上的芋头种在另一个箱子里,大蒜掰开,每个瓣种在箱子比较的空地方,还能节省空间。孩子们还讨论了植物种上后需要怎样照料——浇水,于是我们也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提醒,“老师,小苗苗需要浇水了。”因此在这个种植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在种植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还逐渐成为了种植区的小主人,对小植物的生长倾注自己的心血。
二、在种植中培养观察能力
小苗苗从发芽到长大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和等待的过程,每一颗小苗苗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观察它们的生长时,孩子们也需要每天提醒自己记得去看看它们,慢慢地孩子们也会养成习惯,时常去看它,并把它们的变化记录下来。于是我们的记录本“小苗苗的生长”上面也有了孩子们的记录:大蒜开始发芽了,芋头是椭圆的,我的是尖尖的一头朝上种的,大蒜可以一整头种下去也可以分开一瓣一瓣地种。等等。
还有的孩子能够发现土豆长出来的小苗苗总是朝着一个方向长,全都歪着长。我还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请他猜的时候他说可能是种的时候放歪了吧。于是我决定接下来把箱子调整一下方向,再请他观察,小苗苗的生长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帮助他明白小苗苗原来是在追着太阳公公长呢!
三、在种植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都有自我表现的诉求,都喜欢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身边的小伙伴。于是在种植区总能发现孩子们在观察小苗苗和记录自己的发现的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发现的场景。首先,孩子们会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同伴讲述,让同伴知道自己的新发现,例如,“今天我给它们浇水了”、“快看这个尖尖的牙好像长长了”、“这个还没发芽呢,还是光秃秃的”、“这些小苗苗都歪歪地长的”等通过自己观察得来的结论,在表达过程中也能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其次,通过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小苗苗的生长变化,不仅能够提升幼儿运用符号表征的能力,还能够在过程中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
在种植区中的发现远远不止这些,种植区对于孩子们的意义也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种植活动,产生了对种植过程和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求实、条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