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C发了本新书,今天首日上架,限时促销15.5。
他在一个十几人的微信小群里丢了个链接,后注:求支持
众人纷纷评论:半提手纸的价格,换一本上等厕所读物,买买买!
此群汇聚了一帮因学生时代爱写东西而相识于论坛的2B青年,走出校门后,众人纷纷改投他路,混迹于各类工地、各色剧组和诸多互联网公司之间。
只有C依旧坚持以此为生。
以上是背景……
来自鹅厂的张总第一个跳出来:C这是要成为畅销书作家的节奏么。
我:现在流行的人设是滞销书作家~
C:卖不动啊,赔本贴钱做活动,电商太坑了……
C:得有推广,现在卖书,作者没名气就得靠营销活动带节奏。
作为一个搞电商的,我马上指出:你这个渠道也不行,这种鸡汤类小故事/成功学啥的就适合在机场卖……
众互联网从业者纷纷表示支持:对,用户场景最重要。
C:还是得有市场活动,没推广就没人关注。
C:当然问题是我们也没钱搞推广。
出版行业比较贫穷……
我:免费赠送个几十本发一发,我们以后出去可以帮你把书故意落在飞机上,只要有其他人看到,这就算二次曝光了吧,简单易行可操作,说起来也高大上—“线下垂直出行领域的病毒式营销,精准抓取用户,点对点跨区域快速获客……
从策划理念到终端实操,一个广告idea的雏形就此形成。
我继续发挥乙方的职业素养:如果可以略微增加一点预算,我们还可以这么干,在不同航班线路上大面积散布该合法出版物,拍照配图配文上传社交媒体分享此刻心情,可以积极向上,也可以日常一丧,总之表达层次要丰富,但书名一定要醒目……
GPS定位必须是各大机场——条件充足还可以扩散到全球,比如浪漫的土耳其或者东京和巴黎……书里面有没有感人励志的金句?哪一页?摘出来一段放大,找声音好听的小哥哥小姐姐朗读配乐,拍条抖音,以“身体和心灵都要在路上”或者“邂逅一段旅途和一本书”之类的文字做主题,马上就有人跟风……
有资深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马上指出:不需要这么复杂,把文案、图片和配乐搞好,找三五个人就能干了,APP自选当前定位,只是注意要搭配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别太重复。
我还是太淳朴……
C:哈哈哈哈啊,然后呢?
我:稍微炒一下就行了,找几个小V,先捧一把,推荐这个书写得好,玩儿命煽情,“促使着无数人把自己的感动都留在了旅途的终点,让那份心情继续传递在路上”,很文艺有木有!但是还不够,必须得有人骂——联系几个段子手,就说这书写的不行,嘲讽机场快餐文化,上当群众看完觉得太烂,忍不了就都扔了。截取几段比较有争议的句子,就说作者价值取向有问题……段子手和小清新党来往互喷几回合,肯定火!
一个全套的可执行方案就此框架形成,
然后群众纷纷添砖加瓦:方案缺少引爆点,还需要优化。
某电视编导:得再填点内容,主动制造故事,你这书里面有没有关于相亲的?这样……比如设定一个IT男,看书时随手写了一段批注,下飞机时把书遗落在飞机上被一名姑娘发现了,看了以后觉的很感动,于是发起微博寻人,两个人在互联网吃瓜群众的帮助下,顺利结识并恋爱,掀起一轮小高潮有木有?
群众继续发散思维:这样就能自然转为个人营销了,两个人宣布恋爱,感谢博友,当天该书的作者必须发声祝福,然后表示自己一向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催婚……再带一波节奏。
我:记得@一下SKII或者OLAY,我记得这两家拍过这类的广告视频,可以扒出来,反正免费流量该蹭就蹭,顺便发起一轮众筹,以这个真人真事为蓝本搞个微电影……
张总:不能太顺利,也不可能太顺利,中间还得加点质疑的声音,攻击上述行为纯属炒作,顺便抨击碎片化信息时代,人心浮躁,作家太功利等等,当然作者本人必须要出来辟谣。
C:这样好么?
我:没问题,新世相每次恶意营销都被人喷,也不妨碍他们火。
某编导再次出现:到这一步就可以彻底开始给个人打广告了,你是不是退过学?是不是拿过风投创过业?是不是破过产?现在都可以拿出来谈,以后你的人设就是人生导师,走大冰或者陆琪的路子,但风格改成励志奋斗类的,也不用写书,每天发发鸡汤语录就行了……
上述议题仅用了不到15分钟,后续讨论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