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分成三部分,前世今生未来,内容如题,三生三世。
每一世都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
但是王嘉尔和段宜恩,是命定要相知相遇的。
【前世】君臣
01
那年除夕,灯火依旧。
王嘉尔恍惚记得那日天气尤其晴好,到了夜里却格外的凉了起来。
只因生在帝王家,那是他第一次被允许出宫来,身边只带了几个随从小厮,只着便服就混入了茫茫人海之中。
夜色像墨水晕染般汹涌而来,远处靖安寺的灯火亮了起来。王嘉尔看着庙宇烛光,随着人流走走停停。
庙里的千年古树被烛火映的晔晔生辉,香火客都携家带口来请愿祈福。王嘉尔看着那一排红烛,愣愣地出了神。
“公子,要祈福吗?不如请个全家福吧,愿您一生喜乐平安。”王嘉尔看着边上的小丫头,忽然想到自己是便装出行。
也难怪,倘若知道自己是帝王之子,倘若知道为了帝位手足相残也是常事,她又会不会让自己请一份全家福呢?自己一生,又如何会喜乐平安……
可是王嘉尔还是请了,他多少仍有些奢望,至少在此刻,他与寻常人家并无不同。
手中是一根红烛,和远处排列点亮的烛火无二,他撩着袖袍学着别人点最上头的一缕烛火,眸子中映着一片星火。
段宜恩不曾想到,世上会有这样的一双眸子,倒映万千星火,却又享着难捱的孤独无望。
像是天上的一颗星芒。
隔着摇曳的烛火,王嘉尔抬眼对上了段宜恩的双眸。仿佛跨越了一世繁华,只觉得安静的像一潭清泉。他一时间恍了神,却见那目光亦像自己投来,像是游鱼入水,终究搅动起了泛泛涟漪。
王嘉尔突然想到自己曾经看过的许多书,听过的许多故事,红尘是什么,又为何贪恋不舍,他始终弄不明白。可刚刚分明有那么一会儿,他觉得望穿红尘也不过如此,安静而漫长。
烛火摇曳,一滴蜡悄无声息滴落。王嘉尔烫的缩手,却又抬头想在寻找。
可是此刻,隔着灯火的是挨挨挤挤的人群,再找不到那样一双眸子了。
那一刻,王嘉尔突然有了那么一点儿不切实际的奢望,不求自己一生喜乐平安,只愿终能有一日,能与那日的满目灯火再次相遇……
02
大梦一场,段宜恩总是这样恍惚的觉得。
那夜的星火像是一场迷梦,他转身想去寻找那人,却在拥挤的人群中迷失了方向。
明明只是一眼,何以如此心动?段宜恩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笠日原本要随父亲进宫拜见当朝皇帝,却不想因昨夜的冷风感染了风寒。
婆子好说歹说才哄着灌下一壶姜汤,涩的他皱紧了眉头。
最后他到底还是拗不过父亲,更拗不过皇上的一番好心,随着父亲一道进宫。“皇上说了,让太医给你看看。”段宜恩知道,自己不过沾了父亲的光。
作为封国大将军的儿子,他或多或少也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子承父业。更知道自己将来难免要牵扯到帝王子嗣之间的争斗之中。
父亲的心意如何,他也不知道。
一行人骑马行过宫门,正遇上一乘轿撵,雍容华贵,帝王之家。
段宜恩不曾想到那轿撵里坐的,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双眸子,亦不曾想自己与那双眸子离的这么近,终究只是错过,无人留心。甚至多年之后他仍在想,假如当日他曾回头,自己或许便不至如此。
而再度遇见时,段宜恩却已经戎装加身了。王嘉尔眼里依旧是孤独与深沉,却再找不到当日的漫天星火。
曾经稚嫩的面容有了棱角的锋利,王嘉尔看着段宜恩,说不出话来。
如今太子之位的争夺,全靠朝野关系的拉拢纠缠,他亦如此。只是他未曾想到,当日靖安偶遇的一泉清澈,如今却是承载他的一方波澜。
沉默许久,最终还是段宜恩先开了口,不知怎的,他心中确信王嘉尔没有忘记。否则那双疲惫的眼神中,又如何容纳下那一丝淡淡的光芒,迎风摇曳呢?
“二皇子放心,有我在,定护你周全。”
王嘉尔突然想到了寺庙里的那支红烛,还有当日许下的心愿。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自己果真与那双眉眼相遇,那是否,自己便也注定不能一生喜乐平安了呢……
后来有了段家扶持,再加之王嘉尔天资聪慧,夺嫡虽是辛苦,到底最后还是穿上了那身龙袍。
登基的那日,他穿着那身梦寐以求的龙袍,缓缓走入大殿。群臣俯首相迎,他却在人群中显眼的那一处看到了段宜恩。作为大将军,段宜恩穿着一席袍甲迎候,可他微微抬着头,看着王嘉尔慢慢走来。他自知这是大不敬,但是在对上目光的那一刻,他却仍是笑了,意气风发,却又温润如玉。
王嘉尔不恼,倒觉得似曾相识,终究还是那日一眼相望,看见的少年。
03
“近日蕃国频频进犯,边疆不得安生。”王嘉尔坐在朝堂之上,望着朝中众人沉默。
自他登基以来,世人皆称他年轻有为,开明善治。
他夜夜翻阅奏折至深夜,有时借着烛火假寐,却又拍了拍脸让自己清醒过来。
坊间亦有传言,说是当朝圣上从不入后宫。王嘉尔自然不是没有耳闻,但却也觉得没什么不好。
“皇上,微臣愿率军出征,平定边疆。”
王嘉尔抬眼望去,段宜恩拱手而立。
当日的少年如今也已是王嘉尔的左膀右臂,长着清秀俊美的面容,眉宇间却是挡不住的英气。王嘉尔恍惚看见段宜恩的眸子中,映着说不明的火光,像是那夜的灯火。
当年的一眼相遇,如今少年却以意气风发。王嘉尔在城门前送段宜恩出征,印着国号的旗帜愈飘愈远。
“你只需立于朝堂之上,受万人敬仰,至于这江山,我为你打。”
风猎猎的刮过,远处得胜的捷报传来。王嘉尔悬置的心没由来的松了,低低叹了口气,亲自点亮了一盏烛火。
微弱却明亮,映在王嘉尔的双眸中,似乎是融化了一丝寒意。
后来那日他在大殿亲自封赏段宜恩,亦将那柄宝剑亲自递到了他的手上。
“从此以后,你便是护国大将军。”
“段宜恩,无论我是王嘉尔,还是当朝皇帝,今生有幸遇见你,都是福分了。”
段宜恩不想那日王嘉尔的一句话,居然叫他念了一生也不忘。纵使蜂拥而至的阿谀奉承谄媚哄闹,他的世界却仍是安安静静的。
看不见,听不到,手中的剑柄,仍有那人手心的温度。
“段宜恩,此番出征,我祝你所向披靡。”王嘉尔看着他顿了顿,“更盼你平安归来。”
此后的每一次临行,王嘉尔都是如是说到。
那次段宜恩去平定边境内乱,捷报未到,却先有几个朝中重臣联手弹劾:“皇上,段家世代习武,被封为护国功臣。可是您又可知功高盖主,他早不把您放在眼中啊皇上!”末了,也不知是谁轻声说:“更何况现在四下风言风语,都说他段宜恩,对皇上您……这有违伦理啊皇上!”
王嘉尔不信段宜恩有心谋反,可是也终究知道自己能保他一时却保不了他一世。可是予他而言,他又相信段宜恩对自己却有那么一丝不同,哪怕是有违伦常,他仍是满足的。
那夜灯火下相遇,王嘉尔不是皇孙贵族,段宜恩不是将军世胄。只是一眼罢了,只是遇见了满目星火,从此纠缠不休……
04
苦苦鏖战数月,段宜恩带着一众部下回朝。
夕阳余晖下,王嘉尔立在城门前,看着那人骑着高头大马,伤痕累累却仍是意气风发。
那张清秀的面容上,因疲乏而长出了青色的胡茬,一道结了痂的刀疤自鬓发落到嘴角,笑也费力。
王嘉尔终是忍住了抬起的手,哽咽良久,也只是淡淡说了句辛苦了。
可是段宜恩仍是满足的,哪怕只是眼神中的片刻疼惜,也足以让他有了所向披靡的勇气。
那夜他被召进宫里,大殿上王嘉尔依旧一如往日般沉稳凝重。
段宜恩站在堂下看着他缓缓走来,最后一双冰凉的手落在那道伤疤上。
“疼吗?”
“疼也好,不疼也罢,为了你,在所不惜。”
王嘉尔慎慎的说不出话,那一刻,他不是君王,段宜恩也不是臣子,满室点亮的烛火,宛若当日的繁星香火,星星点点,让两人眼中重新亮起了星芒。
可是王嘉尔眼中分明有温热的水光,段宜恩抬手轻轻替他拭着眼角。
“你走吧段宜恩。”王嘉尔低下头不再看他。那只手停在自己脸庞处的动作突然顿了顿,段宜恩无可奈何。
朝堂之上何来秘密,更何况他知道自己如今受到重用又不与他人来往,注定是要被排挤的。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远在前线,风言风语也从未停止。
“每次出征,我都愿你平安归来。”
“那么这次也一样,我愿你平安,但别再回来。”
段宜恩突然笑了,牵扯着那道伤疤,看的王嘉尔心里生疼。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知道你为我好,所以我也没有奢望再留下来。”
“只是我当初许诺,定会护你周全。再有一个月临国新皇就要登基,他们早对我们虎视眈眈多时,免不了有一战。”
“再让我为你最后做这么一件事。”
段宜恩笑着看着眼前的人,是他忠诚了一辈子的君王。
05
临国新皇登基不出一月,果真公然宣战。
此番对方几乎押上了全部兵力,注定是一场恶战。
朝野之上一片安静,先前弹劾的重臣也找不到对策。想了再想,终究只有让当朝的护国大将军段宜恩带兵出征。
王嘉尔从未如此,在过去每一次临行,他都信他会得胜归来。
可是这一次呢,他却不确定了。
“段将军,”他接过侍婢递来的杯子,双手递给了眼前一身盔甲的人,“我祝你得胜,一生喜乐平安……”
段宜恩终究没说话,一口饮下杯中的琼浆,甜的发苦。
后来那仗终是胜了,可是段宜恩却回不去了。
当日他厮杀在兵戎中,手中执着那把长剑无人能挡。但最终不知从何处刺来的一把匕首,刺破了胄甲。
再后来的刀光剑影,他听见远处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他知道自己赢了,可是也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有我在,定护你周全。”
他终于还是做到了。
06
世人都说,人在将死之际,一生会如走马灯浮现于眼前。或是忏悔、或是懊恼,至幸不过无愧于这一世。
段宜恩低着头,满身是血的人撑着那把磨尽苍凉的长剑,跪在地上再无力起身。
一切都结束了,终究还是要归于虚无,包括自己那点可怜的记忆,还有那不算漫长的一生。
段宜恩想到了太多太多,从他随父亲入宫习武,到成年第一次穿上戎装,画面最后定格在他受封之日,那个年轻有为的皇帝把手中的长剑递给了自己。
可是或许是太过安静,或者是他本就不在意那些阿谀奉承,段宜恩突然觉得自己的一生也不过如此,不然怎么到头来想到的,只有那个人的眉眼呢?
每一次他派自己出去征战,每一次他在城门为自己送行,每一次得胜归来他来亲自迎接。
段宜恩所想到的,最终只有自己忠于一生的帝王罢了。
“段将军,无论我是王嘉尔,亦或是当朝皇帝,今生有幸遇见你,都是福分了。”
他就这么无轻无重一句话,竟是叫自己到死也记得了。
那日王嘉尔,终究没能再迎到段将军的归来。
-tbc-